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理论

旗下栏目: 广东 国内 国际 时局 理论

‌多寻“土方子”校准调查研究“定盘星”

来源:新尧网 作者:张江河 人气:959 发布时间:2025-02-25

调查研究是映照初心的明镜,是丈量民情的标尺。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调查研究工作更需扎根人民沃土,在“向下扎根”中实现“向上生长”。党员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群众的“土方子”化作破解难题的“金钥匙”,让调查研究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推动科学决策的指南针。

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原点,是调查研究的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人民”二字镌刻于旗帜之上。从“半条被子”里的鱼水情深,到脱贫攻坚战中的勠力同心,历史反复印证:只有将双脚扎进泥土,才能感知大地的温度。当前少数干部把调研异化为“打卡留痕”,用“键对键”代替“面对面”,用数据报表遮蔽民生疾苦,这种背离初心的“悬浮式调研”必须坚决纠偏。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当以“衙斋卧听萧萧竹”的为民情怀,主动拆除与群众之间的“玻璃门”“心理墙”,在家长里短中倾听民意,在柴米油盐里体察民忧,真正把群众表情当作政策制定的晴雨表。

锤炼久久为功的破题韧劲,是调查研究的关键要义。基层治理中的顽瘴痼疾,往往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有的干部热衷于“短平快”的速成式调研,满足于“知其然”的浅层结论,却不愿深究“所以然”的内在机理。这种“雨过地皮湿”的调研作风,既摸不到真问题,更解不开死疙瘩。真正的调查研究,需要涵养“刨根问底”的执着精神,建立“发现问题—剖析根源—系统施治”的闭环机制。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痛点,既要有“抽丝剥茧”的耐心,更要有“一抓到底”的恒心,通过建立调研问题动态清单、实行整改成效群众评议等机制,确保每个“问题账本”都能转化为“幸福账单”。

凝聚群策群力的民间智慧,是调查研究的活力源泉。人民群众身处实践前沿,对矛盾问题感触最直接,对破解之道体会最深刻。那些带着烟火气的“土方子”,往往蕴含着四两拨千斤的治理智慧。现实中,有的地方将群众建议束之高阁,却迷信“外来和尚会念经”,结果陷入“专家论证天花乱坠、群众实际用不上”的怪圈。新时代调查研究,需要构建“群众出题、干部答题、共同阅卷”的良性机制,通过设立民情观察员、开办乡村议事会、搭建智慧建言平台等途径,让田间地头的务农把式、街头巷尾的市井达人都有机会成为政策制定的“智囊团”。这种双向互动的调研模式,既能激活民间智慧“蓄水池”,也能倒逼干部提升“从群众语言中提炼治理密码”的能力。

构建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是调查研究的制度保障。调查研究不是一阵风的运动,而应成为贯穿工作始终的基本方法。当前部分地区存在的“调研成果抽屉化”“对策建议空转化”等问题,根源在于缺乏系统化的制度设计。要建立领导干部调研责任清单,将调研时间、质量要求纳入考核体系;完善调研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建立重大决策前必调研、政策出台后必评估的工作规范;创新数字化调研工具,通过社情民意大数据分析精准捕捉民生热点,同时坚守“脚底板调研”的传统优势,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补的新型调研格局。

登高必先修其近,致远必先浚其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愈发彰显时代价值。当党员干部常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初心,善用“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的群众智慧,必能让每一个“土方子”都焕发治理效能,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作者:张江河)



责任编辑:张江河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