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广东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是口岸检出的寨卡病毒感染者,也是我国第二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记者2月17日自国家疾控中心了解到,目前我国仍然采取加强口岸监测、控制病毒传播媒介等预防措施。如果今后病例增多,可能会降低口岸监测力度。 记者了解到,2月12日,该患者入境健康检疫时发现有发热等症状,广东省出入境检疫局立即采血筛查寨卡病毒,2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复核该病例是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者。目前,各省的疑似寨卡病毒感染者血样都需要送中国疾控中心复核,中国疾控中心只筛查了两例寨卡病毒血样,两例都是核酸阳性。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李德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此前,我国已经采取了海关防控、灭蚊等防控措施,今后还将继续采取这些措施。如果病人增加,加强海关监控就没有必要了。 李德新提醒,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较多的热带地区,有些蚊子既传播寨卡病毒,也传播登革热。目前没有国家发布旅游限制,如果到寨卡病毒流行的国家旅行,应注意个人卫生,注意防蚊,避免蚊虫叮咬,可以使用驱蚊剂、尽量穿浅色长袖衣服、使用纱窗等物理屏蔽措施、关闭门窗等。此外,应注意环境卫生,小桶、花瓶等任何容器,哪怕仅能容纳一点点清水,都应该被倒空、清洗或盖上盖子,防止蚊虫来此繁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表示,寨卡病毒目前在一些美洲国家流行,但该病症状较轻,在我国按照乙类传染病报告。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可能是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有关。世界卫生组织的声明中特别提到,“专家委员会认为小头畸形和神经系统疾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因为小头畸形和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但有待进一步证实。”如果把这段话理解成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寨卡病毒病是一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准确。 (责任编辑:王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