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6日从昭通市委宣传部获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近日在自然出版集团期刊《科学报告》上发表了名为《粘土矿物学指示中国云南昭通盆地中新世古猿生活在温热和潮湿环境》的论文,初步揭开了欧亚大陆其他地区古猿都灭绝后,昭通盆地作为欧亚大陆中新世古猿最后避难所的形成原因和机制。 为进一步获得云南作为欧亚大陆中新世昭通古猿最后避难所的形成原因和机制,研究团队将云南古猿化石地点与西瓦立克地区和非洲的中新世古猿地点的植物群区划和碳同位素等相关结果进行了系统对比,结果显示,西瓦立克地区从森林到草地的生态转变比非洲的要晚得多,而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在整个晚中新世期间一直以森林为主,生态环境没有明显的变化,这种热带、亚热带森林直到距今300万—400万年前的上新世中期才逐渐被干冷的针叶林代替。这可以解释为青藏高原隆起与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以及全球气候变冷共同作用,使云南在地理上和气候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湿热环境区域,延缓了干冷气候开始的时间,为欧亚大陆中新世古猿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避难所。 (责任编辑:王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