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7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7106.9亿元,增长率为20.4%,预计2018年交易规模达到8363.4亿元。如今正值暑假出行高峰,夏日旅游消费也变得火热起来,本期《虎侃美港股》节目邀请到老虎证券分析师冯超老师,新旅界创始人兼CEO李阳,对在线旅游行业龙头携程发起了讨论。 2018年新上市的中概股大多给投资者们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但反观美股“老兵”携程,2018年股价长期潜伏在50美元以下,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虎侃美港股》嘉宾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携程目前的的估值已经不便宜 携程今年预期每股收益计算的市盈率达45倍,高于大部分中国互联网公司和外国同类公司。比如Booking Holdings为40倍左右,可以说目前携程的估值已经不便宜。另外,携程在国内OTA市场中,已经成为行业龙头,业绩进入稳定期,想要有突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投资者投资预期不高 最近今年,携程似乎一直处于“水逆期”,负面新闻不断: 2017年10月,韩雪等明星怒斥携程捆绑销售,提出“携程,我要和你说再见了吗?”的疑问;11月, “携程亲子园虐童”震惊全国,被媒体大肆报道,本想解决员工子女在上幼儿园之前无人照顾问题,却不想发生了个别教职员工严重失职的事件,伤了内部员工的心; 今年3月,“6千元机票退票收9千元”事件被投诉。 应对这一系列的负面事件,携程的危机公关并没有做好处理,这一系列事件的连续曝光,让携程股价出现连续整体下挫大概22%,之后一直未能再恢复到此前55美元以上的水平。 为修复之前事件对携程的影响,携程提出“以客户为中心”,更加方便用户,并且取消机票附加费,退票不加收服务费等动作,一定程度上对其利润增长造成了影响,影响了市场对携程的预期; 3.自身没有强拉动事件 2018年之前,携程曾多次进行收购并购动作, 2015年5月,携程战略投资艺龙旅行网;10月,携程与百度达成股权置换交易;2016年11月,收购英国机票搜索平台天巡。每次扩大规模均会为携程的股价带来一定拉升。但今年携程至今尚未发生类似的动作,股价表现也维持在50美元以下。 4.业绩表现理想 出现小幅拉升 从携程的财报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数据: (1)携程2018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长11%至67亿元; (2)归属股东的净利润按年上涨19倍至11亿元相较于去年的5200万上涨了增长了111%; (3)去除Skyscanner的票务业务,携程的国际票务业务占到集团所有票务业务的40%。携程会继续享受中国游客出境游所带来的红利; (4)线下门店数量截止到2018年第一季度增长了50%。 从财报数据可以看出,携程的业绩实现了一定幅度的攀升,为携程的股价带来了2018年小幅度上涨。 综上所述,携程在2018年的表现可以说是,前期负面新闻影响和后期自身业务表现良好的博弈过程。 携程目前在OTA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过半,在行业内应该拥有一定的定价权,但是携程作为头部企业,为何盈利能力并不好?老虎证券《虎侃美港股》嘉宾表示: 携程在业界具备一定定价权,携程的佣金模式跟它平台上的合作伙伴,一直处在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它要跟航空公司以及酒店进行分佣,这样的形式其实让航空公司和酒店是又爱又恨的一种状态。近年来航空公司和酒店也在积极的寻找其它的流量获取的方式,比如说航空公司通过会员计划,让更多的消费者从它的官网进行票的预订,很多的酒店集团发展它的会员的忠诚计划,所以在这方面携程(CTRP)也要考虑之间的这种平衡点,平衡好与民航局和酒店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竞争对手,比如飞猪,飞猪和酒店之间的合作,推出了未来酒店计划,根据支付宝信用可以免押金入住,这种合作关系,和携程相比更加稳固。另外飞猪向酒店方收取的服务费为2%-8%,携程网的佣金比例在15%-20%,低佣金、直销模式、会员数据等让越来越多的酒店选择与飞猪合作,基于此,携程更不敢随意定价来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这个行业注定是低利润的行业,一旦提高利润率,就会有新的竞争者以低价的方式进入,跟当初去哪儿出现的方式一样,现在还有飞猪、美团等,携程利润很难有大幅提升空间。 携程2018年第一季度毛利为54.87亿元,但是营业利润只有5.9亿元。收入很高但盈利能力确实不强,盈利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产品研发费用和销售及营销费用,2018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分别为21.6亿和20.91亿,两项费用占到毛利的77.4%,作为互联网+旅游的典型企业,这两项费用高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携程盈利能力是否能够得到改善,关键要看是否能够有效的降低上述两项费用! (责任编辑:王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