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百名博士防城港行’的第7年。7年里,我们学校博士团来了5年。我每年带团来这里7到10天,回去后继续互动,给这里解决相关产业问题。”7月24日,广西防城港的一家金花茶种植基地里,来自湖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的副教授彭淼对科技日报记者如此介绍。 防城港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是国家先行先试的特区。但这里没有本土高校,人才有着较大的缺口。为此,防城港市委市政府绞尽脑汁,在积极“刚性”引进人才的同时,想方设法“柔性”引才。 2012年启动的“百名博士防城港行”招才引智活动,就是这么个“曲线”引才的“妙招”。通过引进国内各大高校专家学者,提供科技服务,活动让当地企业找到发展良策,也让专家学者找到检验科技成果的“一线实验室”。 从“俯视”到“刮目相看” 只用了7天 湖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团队,是“扎”的最久的团队之一。 符红艳,湖南农业大学2014级果树学博士。今年,是她第二次来防城港。回忆起第一次来,她印象仍很深刻。 当时,她对接当地不老峰石斛有限公司。与公司负责人郑雪莉等人见上第一面,博士团就被质疑了:来这么群小娃娃能干啥? 而从“俯视”到“刮目相看”的戏剧性转变,仅仅经过了一周。 在公司位于上思县的柑橘基地里,符红艳和团里其他成员一入果园,就看到了柑橘果实上诸多的黑褐色斑块。他们判断,这是柑橘锈壁虱所造成。符红艳建议,在果园中套种绿肥或藿香蓟,增加其天敌数量,在高温干旱的盛夏,采用树下覆盖杂草,来提高果园湿度,控制锈螨的发生。同时,喷洒石灰硫黄合剂、杀螨剂等药剂。 此外,博士们还在果园几棵叶片黄化、树势较差的柑橘树上发现了枝条一折就断的问题。在初步判定为衰退病后,通过样品实验室检测,最终确定了其为茎陷点型的衰退病。“娃娃们”提出了铲除病树,选用无病毒苗木,同时注意防治传毒昆虫等建议。 在彭淼、陈阳峰等老师指导下,符红艳等人因地制宜地编制了《园区常见果树养护指南》,成为当地企业为果木看病的“傻瓜式药方”。 湖南农业大学2016级茶学博士罗勇,今年第一次来防城港。他服务的是这座“中国金花茶之乡”里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的金花茶。 金花茶是当地因地制宜的重要产业,可其产业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瓶颈。比如金花茶叶较重的涩味,就是一道小难题。 罗勇在了解金花茶物质组成后发现,涩味主要来自金花茶类黄酮物质,如儿茶素、单宁、花青素等。通常,传统茶叶加工中,含高多酚或紫色芽叶所加工的绿茶产品,苦涩味都相对较重。不过,如能加工成红茶、黄茶、黑茶等,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涩味,提升茶叶口感和品质。 为此,小试牛刀的罗勇,开出了建议尝试借助其他传统茶类加工工艺,来降低涩味物质含量,并转化成有利金花茶口感的成分。这一提升茶品的“处方”,得到了广西国茗金花茶有限公司的认可和采纳。 “曲线”求“人” 互利互惠获双赢 这项坚持了7年的活动,让防城港和参与获得的高校院所都成了赢家。 截至去年,来自国内外88所高校的1000多名院士、专家教授、研究生参与了活动,在此推动建立了3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教授工作站等新型科研平台。全市300多个科技项目得到指导,形成了解决方案300多个,推动60多项科研项目实现成果转化。 这是一场双赢的“交易”。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邹冬生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强调学以致用。组建博士团到全国各地参与暑期实践活动,是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相关产业发展、品牌打造的全方位合作,有助全面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也能锻炼学生能力,一举两得。” 邹冬生说。 (责任编辑:王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