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机大战”的意义在胜负之外 “阿尔法围棋”(AlphaGo)与“天才棋手”李世石的围棋“人机大战”,在“众目睽睽”之下,“冷血杀手”“阿尔法”在五盘三胜制的首回合执白中盘获胜。人工智能是否已超越人类智慧成为“超级人类”?当“阿尔法”开始东征西讨之时,中国何时可以制造出“大闹人间”的“大圣”或“济公”?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部主任王涌天是一名围棋爱好者,在接受采访时,他仍不时翻看手机关注“人机大战”的进程。“我一直相信李世石能够战胜‘阿尔法’。”然而,结局让王涌天遗憾地摇了摇头,“真有些意外!” 作为一项最具智慧性的游戏,古老神秘而又复杂多变的中国围棋,一直是人工智能迄今未能完全攻破的“最后堡垒”。“能在复杂的围棋对弈中获胜,说明计算机已能够实现极其复杂的算法,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已到一个更高的阶段。”王涌天说。 政协科技31组小组会开始前,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吴一戎也和其他几位委员讨论起这次引人注目的围棋“人机大战”。对首场比赛的结果,吴一戎显得十分平静。“即便这次不赢,未来机器人肯定也会赢。”他说。 1997年5月11日,在人与计算机之间挑战赛的历史上可以说是历史性的一天。计算机“深蓝”在比赛中首次击败了国际象棋等级分排名世界第一的棋手。 “当时载入史册的‘深蓝’,与今天战胜李世石的阿尔法相比就太小儿科了。”吴一戎说,有数据表明,围棋的算法和可能性更加复杂,是国际象棋的10的100次方倍。 “不管最终胜负如何,此次‘人机大战’表明人工智能已到从‘机器’向‘人’转变的实质性拐点。”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董事长、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说,人工智能已从过去的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过渡到认知智能。“人工智能现在真正像人类一样,有了更丰富的判断、思考和学习能力。”他说:“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生物智能)的竞争即将‘短兵相接’。” 在全国两会上,“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首次出现了“人工智能”一词,在“科技创新2030项目”中,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成为重大工程之一;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等,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 在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看来,“人机大战”的胜负意义并非想象的那么重要,关键是让大家更加关注到世界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的进程。 相比于舆论对于机器人最终将取代人类、控制人类的担忧,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生导师易建强表示,更多看到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积极一面。“此次‘人机大战’,实际上是李世石与程序和算法的对弈,对手还没有成为一个具有人型的机器人,如果对手能够具有人形,具备视觉系统和操作能力,实现真正的对弈,那么场面会更加有趣。”他说。 易建强认为,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到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而此次“人机大战”将会激励和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水平的快速进步。“实现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软件加硬件的完美结合。国内在机器人制造领域的发展‘先天不足’,在材料工程、基础元器件、传感器等领域的生产制造水平还很有限,很多关键零部件还需要靠进口。” “‘人机大战’也给我们敲响警钟。”曲道奎说,不管在国家还是企业层面,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根据未来行业趋势,进行超前研究和重新布局。“很高兴看到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对此有了更多的战略设想,希望国家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强行业基础性的研究,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智能化革命’中为中国提供更多的‘机器人红利’。”(采写记者:冯雷 屈婷 孔祥鑫 王莹 林如萱 鲍小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