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年来三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协同发展逐步推向纵深。 京津冀近日印发实施中国首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根据《“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京津冀地区将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 目前,北京正在推进首都“瘦身健体”,服装批发市场正向河北等地转移,中关村科技企业正在抢滩布局河北、天津。河北作为承接地,积极与北京对接。比如,作为“明星项目”之一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按计划将于今年10月实现量产。届时,北京现代年产能将达135万辆。 长期以来,“北京吃不下”“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折射了三地要素流动与资源配置之窘境,“虹吸效应”更突显三地体制机制磨合之困难。 两年多来,“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红遍京畿大地的热词,胶着多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快速推进。 2016年作为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已逐渐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 产业之外,生态、交通是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去年底对外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了未来几年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一系列目标任务。 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的通报显示,京津冀城市空气质量去年平均达标天数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今年3月底前,“京津冀核心区”六市率先试行统一的重污染预警分级标准。 在交通领域,津保铁路去年底开通,京津冀“四纵四横一环”轨道网实现了“一横”。由此,京津冀进入了1.5小时圈,三地全面实现高铁互联互通。 截至目前,河北省11个设区市已全部实现与京津高速贯通,预计2016年底,北京大外环高速公路河北段将全线建成通车,河北将有11条高速公路直达北京,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将全面提速。 京津冀更实现了公交跨区运营。去年12月,三地的部分线路已经开始试水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业务。 此外,司法、医疗、教育、文化等多领域正在全面开花。 目前,京津冀正在着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北京已打响一场治理“大城市病”的攻坚战,“十三五”期间严控2300万人口红线、关停退出上千家污染企业、加快城市拥堵治理;河北今年将加大节点城市扩容和中等城市发展力度、打造一批“微中心”和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2022年北京将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京张在交通、体育、环卫、医疗、旅游、养老等多领域合作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责任编辑:王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