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数码

旗下栏目: 科技要闻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以科学素养驱散“伪概念”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3-12

  最近,“引力波”成为热词、热概念。几乎同时,某电商网站上出现了宣称能预防引力波的商品,如面膜、孕妇背心和肚兜,有商品简介上甚至写着,“引力波是辐射的一种,而且辐射非常强”。

  引力波到底是什么,并非每个人都清楚,但不妨碍人们对引力波是否有辐射的判断。至少从目前来看,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引力波有辐射,而这种说法是源自部分商家之口。虽然个别商家明确表示这些是恶搞商品,目前销售记录为零,但鉴于一些商家炒作“伪概念”的先例,不乏一些市民自我感觉“引力波是有伤害的”,此类产品恐怕会让一些人信以为真,并误导更多人。

  除了引力波被误读,此前还有手机辐射、WiFi辐射等。这些模糊概念中,一些是夸大其词,一些干脆是出于商业推广而刻意制造的“伪概念”。比如引力波有辐射,几乎随着引力波被发现的新闻同时“上线”。在多数人还没弄清楚引力波的具体情况前,部分商家就先下手制造了一个“商机”。

  按理说,在信息获取相当便利的当下,求证某种说法是否真实,只要稍做一点网络查询即可。然而就是这些看似漏洞百出的“伪概念”,依然不乏上当者,有些甚至逐渐“深入人心”。除了有信息获取上的不对称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维惯性,社会整体科学素养的欠缺恐怕难辞其咎。中国科协开展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6.2%。而美国的这一比例在2000年时就高达17%。

  一个社会科学素养低,轻则为一些“伪概念”“伪科学”的流行和泛滥提供温床,重则影响一个社会的判断力、科技创新力与竞争力。有专家指出,随着年龄增大,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下降,与一些发达国家形成反差。这一现象,与民间一般认为的“越老越迷信”有相通之处。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我们日常性社会科普教育和宣传的缺失。

  这些年,我国在一些高精尖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取得进展,但国民科学素养提升的速度似乎慢了不少。以“引力波辐射”为代表,种种与科学问题相关的“谣言”或“伪概念”的流行足以说明,科技发展和进步对公民素养的“涵养”作用有待加强。而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进步,理应包括国民科学素养的提升。鉴于此,在强化学校正规教育中的科技知识传授力度、增加大众科普推广、创新科普方式以及建立科技创新与民众互动的有效桥梁等方面,我们仍有亟待填补的空白。

  (摘编自2016年2月22日《光明日报》,原题为《从“引力波辐射”看科学素养提升》)

(责任编辑:王蔚)

责任编辑:人民日报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