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人、一只狗……步入老年,很多人与自己的宠物相伴。有些老年人与宠物的感情甚至超越了与子女的感情。为什么一只宠物会让老年人如此牵挂?其实,是因为它们满足了老人的情感需求。 小狗病逝老人抑郁了 老李今年70多岁了。几个月前,与他相伴了十多年的宠物狗“可卡”因为衰老和生病,离开了他。此后,老李就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之中。自从老伴过世,十多年来,可卡是他最亲密的伙伴。可卡还不到一个月大的时候就来到了老李的家里。老李给它做好吃的,一天天伺候它长大。后来,老李给可卡找了伴侣,见证它当上“妈妈”。可卡生病后,老李带着它去宠物医院输液治疗,在医院里一陪就是几个小时,有时甚至会熬半个通宵。冬天时,老李给可卡买棉衣;夏天的时候,老李给可卡扇扇子。老李难过的时候,是可卡一直陪在他的身边,陪着他伤心;天气晴朗的时候,老李拿着小凳子到小区里晒太阳、看风景,可卡也在他的旁边眯着眼,舒服地晒着太阳。 可卡的离开,对于老李来说,不只是一只狗的离开,更像是亲人的离开。这种痛苦,让老李出现了严重的“居丧”反应。居丧反应指的是因亲人亡故而出现的悲恸,是特殊的急性应激反应。可卡对于老李来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可卡离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老李一想起可卡,就会默默流泪。他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有时候甚至有“不想活了”的念头,想陪着可卡一起走。可卡离开半年后,老李的这种情况还没有好转。后来,儿女们把他送到了医院,最后被诊断为抑郁症。好在经过治疗,老李的病现在已经好了,他已经可以重新面对生活。 为养猫跟家人邻居反目 方女士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猫,但苦于工作忙,一直没有机会养。退休后,她终于如愿以偿,养了两只猫。可是,老伴儿强烈反对她养猫,“家里的柜子、沙发上全都是猫的杰作:都快被猫爪子挠烂了。”方女士为了养猫没少和老伴儿打架。但为了猫,方女士坚决不肯做出让步,夫妻关系一度剑拔弩张。从去年开始,这两只猫终于搬出了方女士的家:原因是方女士的小孙子查出了过敏,医生说,家里的猫毛可能会诱发过敏症状。 方女士还是舍不得让这两只猫离开自己,于是,她想到在楼门前的空地上给两只猫建设一个小屋子。她在旧沙发上架了一个箱子,两只猫倒也乖,还真没有跑。每天早上四五点钟,方女士就起床来看这两只小猫,“黑妮,小白……”“黑妮,小白……”方女士带着猫粮,大声呼唤着两只小猫的名字。两只小猫吃得津津有味,方女士抱抱这只,摸摸那只,满脸都是幸福。住在同一楼门的居民每天凌晨准被方女士的呼唤声给吵醒,为此,他们之间也曾经争吵过。但方女士坚决不放弃这两只小猫,谁也奈何不了她。 不结交不喜欢宠物之人 刘女士养了4只狗,这4只狗对于她来说,就是最亲的亲人,也是帮助她决定朋友圈的人。刘女士的爱人喜欢结交朋友,经常请一些朋友到家中来做客。每次家里来了客人,4只小狗特别活跃。偶尔来的朋友中,有人不太喜欢狗。刘女士和先生说:这种人不能交,“不喜欢宠物的人都是没有爱心的人。”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个新朋友,这位朋友小时候曾经被狗咬过,因此特别怕狗。刘女士就让这位朋友摸摸自己的小狗,可这位朋友就是不敢伸手。刘女士当时就表现出不高兴,“我家的狗长得多好看!谁见到都喜欢,你为什么就不喜欢!” 专家分析 宠物给老人带来心理慰藉 人到老年,是一种什么状态?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孙新宇说,其实,人到老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一些变化。“从生理上来看,有的人眼睛花了,有的人耳朵背了,有的人腿不利落了,有的人记忆力减退了……”这种生理的变化过程与人的衰老进程密切相关。在心理上,老年人可能更加敏感脆弱、思维定势的影响更加明显。人老了,可以自由掌控的空间范围变得更小,疾病及不良情绪更多;老人们更加害怕孤单,他们对情感的需求更多,甚至有时候像个孩子,希望有人能随时陪伴着自己,“可是,很难有人能随时随地陪着他。” 除了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因素外,外部环境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情感和情绪。“人老了之后,活动范围变小,掌握资源变少,社交圈子变窄,社会交往减少。”孙新宇说,一部分老年人跟不上社会的变化,更依赖情感,但情感方面的负性因素更多,“比如能一起说说话、怀怀旧的老朋友生病了、瘫痪了、去世了,这些对于老年人来说,都是负性因素。” 人虽然老了,但是他们对情感的需求还在,他们希望孩子能常陪在自己的身边,但实际情况是子女要忙于自己的工作、建设自己的小家庭,谁能无条件陪伴他们、支持他们,谁能满足他们情感付出的需求?“家里的宠物承担了这种功能。”宠物与人的交往相对简单,你对它好,它自然也会以好来回报你;同时宠物也是忠心的,在你出门时它会表现出不舍,到固定时间,它会在门口迎接你的归来。有调查显示,98%的宠物主人会经常和宠物说话,80%的宠物主人把宠物当作人来对待,28%的人信任宠物,并且与其诉说当天发生的事情。在所有的老年人群中,没有兴趣爱好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而养宠物也算是一种兴趣爱好,它有益于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和老年抑郁症,使老人的日常生活更丰富多彩。 回龙观医院临床六科副主任医师高士元说,宠物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给老人带来心理慰藉。“老年人虽然社会生活越来越少,但是情感需求一直存在,一直是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有些老年人对于宠物的喜欢甚至超过了对子女的喜爱,这与宠物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有关,宠物能够给予人的更多,它们能陪着主人哭,陪着主人笑,甚至能陪着主人抑郁。 宠物是老人情感需求的延伸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的自身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是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包括食物、水、空气、健康等。安全需要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社交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孙新宇说,老年人养宠物不仅仅是从中获取情感,更是自身需求的延伸,是人格的延伸。孩子们都已经大了不再需要他们的悉心照料,退休了没有了繁忙工作的疲惫,但他们还有给予爱的能力和需求,宠物刚好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要。宠物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宠物其实也反映了饲养者本身的特性和内心需求,比如养狗的人,相对来说性格外向的更多,更喜欢勇敢、忠诚的品质。喜欢养猫的人,多数独立性强,崇尚自由。 孙新宇说,一些老年人与宠物的感情超越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彼此之间像亲人一样。对于这样的老年人来说,就要调整好自己的情感。“毕竟动物的寿命有限,往往要比人更早离去。”养宠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拓展老年人社交圈子,比如“以狗交友”,特别是在遛狗的时候,会遇到同样养狗的人,彼此之间交谈心得体会;但也要注意,因为宠物与邻里或朋友发生矛盾时,处理好矛盾,以免生气着急,还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共建和谐社会关系。 本报记者 贾晓宏 J146 制图 吴薇 H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