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科技要闻

旗下栏目: 科技要闻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野生动物地下产业链:1只穿山甲赚1万

来源:环球网 作者:环球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3-02

  穿山甲、娃娃鱼、猫豹……这些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原本应该在自然界自在生活,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美味”,成为满足少数人口腹之欲和虚荣心的牺牲品。

  浙江温州市永嘉县司法部门近日查处了一起特大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查获即将流向餐桌的穿山甲、熊掌、娃娃鱼、猫豹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制品1500多只,价值高达上亿元。

  境外采购境内储藏销售 珍稀野生动物贸易形成地下产业链

  2015年上半年,温州永嘉警方获得举报,永嘉瓯北一农家乐有人吃穿山甲。警方调查发现,在温州不少农家乐和高档餐饮消费场所都有私下销售野味的现象。

  经过连续多日的观察守候,一个从事野味生意多年,圈内人称“阿俊”的人出现在警方视野里,顺着这一线索一个专门从事野味生意的销售网络逐渐展露出来。

  经查,这个“阿俊”的真名姓阚,他所销售的野生动物是从广东、广西等地收购的,以穿甲山居多,有活体和死体。阚某从小就对动物感兴趣,以前曾上山打猎,卖些野货。

  后来专门卖蛇、野猪肚等野味,认识了一些在广西、广东的行内朋友,他主要是从广西人李某和广东人尹某处收购,然后销售给温州各地的餐饮场所。“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星期就要进一批货。”

  而作为阚某的上家,李某长期在中越边境活动,他从境外低价购入穿山甲、熊掌等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然后贩卖到国内各地。李

  某等人通过客车把“货物”托运到温州转交给阚某,阚某在温州市区设了两个仓库。一个专门存放活的穿山甲,另一个用于存放冰冻的穿山甲和熊掌。

  阚某被抓获时,警方在这两个仓库查获冰冻穿山甲137只以及熊掌57只。

  一只穿山甲获利近万元 暴利刺激铤而走险

  温州市瓯海区的张某曾因为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乐清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但是出狱后他又开始重操旧业。

  据张某供述,这类野味利润十分丰厚。阚某、张某等人倒卖的“珍稀动物”,均被他们以高价转卖给温州地区的农家乐和餐饮场所,以赚取其中的差价。

  一位熟悉行情的餐饮业人士告诉记者,在地下野生动物贸易中,以穿山甲、巨蜥、熊掌最受欢迎。

  这些野味在产地捕杀后的价格并不算太高,在境外更是便宜,但是经过各道贩运环节,呈上餐桌时已经变成天价了。

  比如穿山甲,在中越边境收购价格仅为几百元一只,可到了餐桌上,价格就高达近2千元一公斤,以一只穿山甲6-7公斤计算,仅一只穿山甲就能给产业链带来近万元的收益。

  而巨蜥、熊掌的价格更为昂贵,卖家的获利空间也更大。

  在温州侦破的这起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中,穿山甲数量就高达370多只。

  野生动物谁在吃?期待“舌尖立法”管住贪婪的嘴

  记者调查发现,收购珍稀野生动物销售的大多是一些打着“野味”招牌的农家乐和高档餐饮场所,即便是在这些地方,如果不是熟客,即便找上门去也是吃不到的。

  为了掩人耳目,“地龙”(穿山甲)、“五爪金龙”(巨蜥) 代替了原有的动物名称,有的地方甚至只用数字替代。

  这些野味价格昂贵,能够吃得起的自然也不是普通人。吃野生保护动物俨然已成为某些新兴富有阶层和官员虚荣性消费、显示身份地位的重要一环。

  在这些“老饕”眼中,野生动物是难得的美味和滋补品,可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野生美味”的营养价值和口味并不比养殖的禽畜好多少,更何况,由于野生动物的宰杀没有相关的检验检疫,吃野味存在巨大的风险。

  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曾对穿山甲和巨蜥的活体进行检测,在体内外发现多种寄生虫。此外,还有不少野生动物在捕杀时是用药物捕杀,也会对食用者的身体造成损害。

  记者了解到,在温州的案件中,涉案的温州地区17名餐饮业主被以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追究刑责。有网民表示,对吃野味的人也应该追究相应的责任,因为没有市场就没有杀戮。

  他们呼吁,有关司法部门应修改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对贩卖、消费野生动物行为的处罚力度。

责任编辑:环球网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