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学术成就奖 今年全国仅两名我省专家首次获此殊荣 近日,让我国万余名神经外科医师向往的大奖,“2014年度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奖”获奖者名单正式揭晓,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詹仁雅教授摘得了“2014年度学术成就奖”,全国仅两名,这也是我省神经外科专家第一次获此殊荣。 詹仁雅教授是浙一神经外科的奠基人 王忠诚,一个从事神经外科事业的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开创者之一,也是唯一获得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最高荣誉奖章”的中国人,以他名字命名的神经外科医师奖,创立于2004年,是目前我国神经外科领域最高级别的个人荣誉奖。每年评选一次,奖项包括终身成就奖(60岁以上)1名、学术成就奖(45岁-60岁)2名,以及青年医师奖(45岁以下)5名。 浙大一院神经外科创办于1996年,詹仁雅教授是奠基人。目前,科室已拥有三个临床病区,核定床位125张。下设高压氧中心、伽玛刀中心、脑血管病中心、神经肿瘤中心、脑卒中中心等9个亚专科诊治中心。去年,科室的门诊量达20573人次,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近30%;去年手术量则接近3000台,其中,以脑血管病手术最多,有1024台,颅脑肿瘤位居第二,共982台。 判断一个神经外科医生是不是高手看两点 大动脉瘤手术能否处理、颅脑手术做得漂不漂亮 神经外科界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判断一个神经外科医生是不是高手,看两点,大动脉瘤手术能否处理、颅脑手术做得漂不漂亮,这也是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与科研工作30余年的詹仁雅教授,能够摘得2014年度王忠诚神经外科医师奖的原因之一。 2008年,詹教授及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分析了去骨瓣减压术的适应证、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更好地降低术后并发症。 “颅脑损伤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与社会生产力的常见疾病,颅脑损伤的合并症和后遗症,如颅骨缺损、脑积水、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和神经功能缺损的重要原因。”詹教授说,“去骨瓣减压术是目前治疗颅脑损伤的重要术式之一,但我们临床发现,该手术如果处理不及时、不恰当,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高。” 为此,詹教授及其团队通过改进手术方式,对颅脑创伤的并发症和后遗症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管理,使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15%。该论文发表在神经外科领域的三大顶尖学术期刊《欧洲神经外科学报》上后,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至今仍被《新英格兰》等临床医学领域最著名的学术期刊反复引用。 在动脉瘤的诊治方面,詹教授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人的动脉就好比一个河堤,动脉里的血流可以看作是河水,当河堤出现薄弱点时,河水就容易蓄积在这个地方,并慢慢膨出,临床称之为‘动脉瘤’,如果它不破裂,人完全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一旦破裂,致死率、致残率就是按分钟算的,约1/3人会当场死亡,1/3会因来不及手术而死亡,真正活下来的也只有1/3。”詹教授说,目前,动脉瘤已成为仅次于中风的第二大脑血管疾病。 由于动脉瘤非常凶险,在以前,即使破裂后有幸活下来并送到了医院,等检查完毕需要治疗的时候已经过了三天的急性期。此时,患者的脑水肿和脑血管痉挛都会达到一个高峰,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临床称之为“亚急性期”。这时,大部分医生常常要等到一个星期后才会给患者做手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那么幸运,能挺过一个星期。每次,眼睁睁地看着患者动脉瘤再次破裂而病情恶化詹教授心里特别难受。 经过反复钻研,詹教授提出并证实了亚急性期外科积极处理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打破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亚急性期不能手术的“禁忌”。 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者 要定期给头颅做体检 詹教授还提醒,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者,以及有动脉瘤家族史的人是动脉瘤的高危人群,除了要控制血压,保持愉悦的心情,规律作息外,还应定期做个头颅CTA、MRA,以便早期发现。如果能赶在动脉瘤破裂之前将其处理掉,那效果是相当好的,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继续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