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专家委员历时6天的严苛评审,日前,浙医二院高分通过JCI复评审。 JCI标准是国际上公认的医院管理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2013年,JCI医学学术中心认证正式启动,浙医二院成为全球首批通过医学学术中心认证的医院。 JCI每三年复评一次,未通过评审或者逾期不评都会被撤销该医疗机构的认证资格。 此次浙医二院复审遵循的是最新的第五版标准,总共包含298条标准,1190条衡量要素。从医院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设施安全,到药物系统、院感防控、质量检测与改进等,评审专家巡遍了医院的每个角落,对每个细节进行了再三考察。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教授说,“JCI精神和浙医二院的广济精神一脉相承,通过JCI评审,重视‘患者质量与安全’的理念也由此渗入每个浙二人的骨髓,坚持‘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在品质上要求至臻至美,在行动中追求至精至细,持之以恒地将品质文化进行到底。” 这次JCI复评,是浙医二院推动全球化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为服务G20做好了关键铺垫,打造一张浙江省的“医疗金名片”。 JCI标准如何在制度和流程上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可以从浙医二院的一些细节上来看看。 “危急值”管理,发现危险指标立即处理 有些患者在接受检查后,如果某项结果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这就是危急值。在过去,患者要拿到报告单复诊之后,才会了解到这个情况,中间有一段长长的时间差,可能随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浙医二院医务部主任张秀来说,对此,医院实行“危急值”管理,检查人员一旦发现这个问题,即刻向相关医生报告,找到该位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医疗措施。 今年2月18日,门诊有个患者因为胸闷胸痛来医院就诊,医生给他开了心电图等一系列的检查。患者挨个去做检查,做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室的医生发现患者有个指标触及危急值,本来这名患者还要去做血常规、胸部CT等检查项目,但心电图室的医生留下这位患者,不让他再自行走动了,同时马上报告给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到患者的主诊医生,主诊医生马上赶去为这名患者进行处理。 病情早期预警,将危急情况扼杀在萌芽中 病人在医院就诊时,有可能发生如突发意识不清、突然倒地等意外情况,需要尽快地进行处理。为此,医院设立了999应急呼叫体系,这是全院人人知道的急救代码,一旦全院广播“地点+999”的信息,急救团队成员必须在5分钟内赶到现场。为了保证一旦发生危及生命的情况时,急救团队能在规定时间内赶到,医院还划分为不同的责任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责任岗位。 同时,为了尽可能将这种危险因素扼杀在萌芽中,医院还实行了一套叫“RRT(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action Team)”的病情早期识别预警系统,根据启动呼叫RRT的标准,患者只要出现相应的症状,虽然可能还未危及到生命,但RRT小组就要在10分钟之内到达患者身边,进行评估和处理。 浙医二院护理部副主任王华芬说,实行这样的制度,最大的感觉就是医疗服务的同质化,对护士的培训由过去的经验带教转变为标准带教,不管护士的年资如何,她们为患者提供的服务是一样的。同时,在护士的日常工作背后,有一个医疗团队在背后支撑。 手术前time out,将失误风险降至最低 生命无小事,尤其是在手术室,如果不小心将手术部位开错,比如将左膝开成了右膝,左眼开成了右眼,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人身伤害,有些伤害甚至是致命的。这听上去有些荒唐,但在每天接诊数千人次的大医院,这样的事情并非没有先例。 医务部主任张秀来说,JCI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理念的改变,流程的改进,每个医生、护士的操作流程都必须规范一致,这样就实现了医患之间、医护之间、病区之间的有效沟通,大大提升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比如每台手术在划皮肤前,手术团队都必须完成一个规定动作,这个动作英文名为‘time out’,中文意思为“术前暂停”,即在手术前需要所有步骤都完成后,在主刀医生开始划开皮肤前的一刹那,由主刀医师发起,参与该台手术的所有医生、护士、麻醉医师甚至工人,此时都必须停下手中的活,再次确认患者信息、影像资料、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是否正确,以杜绝左右搞混或做错手术等乌龙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