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病友“照常”定期把化验单用微信发过来,陈志炉看后配好药,快递到江西去。
很多病友在群里给记者留言
一个安徽病人家属昨天在微信群讲起陈医生,有些激动。
如果不是病人需要,陈志炉可能到现在还不会用微信,他说自己是个很“out”的人,有点跟不上时代。 他确实是个微信新手,昨天我请他发张手机截图传过来,他说他不会截图,要去找个帮手。 陈志炉43岁,台州人,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做了20多年医生,现在是省立同德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博士。 昨天陈志炉休息,见到他时,他穿件很厚的灰色羽绒服,戴一副文气的眼镜,瘦瘦的,头发有些白了。 我直奔主题,问他,微信用多久了?他想了想,说,不到9个月。2015年6月,陈志炉才开始用微信,第一个好友叫“躲猫猫的咪咪”,是个血小板病人,在他这里治疗很多年了,病情稳定。 陈志炉说他的微信圈就三种人,病友、医院同事、同学。 如果不是病人需要,陈志炉更不会建微信群。他是真不会,后来请教了血液科一位年轻护士,才学会了建群。 陈志炉不停说自己很“out”。“我呢,以前从来不用微信的,后来因为很多病人用微信,他们提出来用微信联系比较方便,发资料发图片都很方便,我就用了。” 2015年10月,陈志炉创建微信群——“陈医师病友之家”。现在这个群成了他与病人、病人与病人之间最主要的交流渠道。 以前每个找他看病的病人,陈志炉都会发一张名片,过去名片上只有办公室电话和个人手机号,2015年12月开始,名片上加印了微信号,他会拉一部分病友进群。 群的队伍一直在扩大,截至昨晚,“陈医师病友之家”有了85个成员,其中3个医护,陈医师、郭医师和血液科护士长,82个病友,有病人也有病人家属。 陈志炉微信里200多个联系人,170多个是病友,不是所有加他微信的都会被拉进群,“陈医师病友之家”更侧重三种病友:距离远的、病情重的,心理和生理都需要更多关注的新病人。 自从有了微信群,陈志炉更多业余时间被它占据。 加微信好友前,他都跟病人先讲清楚,上班时间比较忙,上班时间微他,不大能及时回复。中午抽空,他会把上午群里的聊天内容看一遍,回复一些,晚上下班回家,再看一遍,回复一轮。“我会把病人的问题当天解决掉,空了也发一些健康资料帖上去。” 昨晚7点,我在群里看到,病友“照常”在群里问:陈主任,您有看见我发过去的地址吗? 过了15分钟,陈志炉回复,看到了。 “照常”说,那麻烦您有空的时候帮我寄下。谢谢您了。 陈志炉说:好的。 “照常”是江西病友,治疗三年,恢复得很好。现在他每周在当地化验一次,把化验单拍照后用微信发过来,陈志炉看后,在医院或药房给他配药,然后打电话让快递员上门取件,快递到江西去。 和“照常”一样,很多病人距离杭州很远,福建、江西、安徽、云南……医患相隔千里,以前在电话里说病情,有了微信,不仅像化验单这种直接可以拍照传过来,还帮很多病人省下不少长途电话费。 微信群是陈志炉自愿给自己增加的额外工作,但对那些病友来说,方便太多了。 陈志炉家住三桥附近,开车上班要个把小时,下班到家往往晚上八九点钟,不时还要值个夜班。一周只休一天,能双休的机会很少很少。 陈志炉昨天跟我讲,他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班主任有一次说,你这个当父亲的可真不怎么合格啊。陈志炉说他后来想了想,老师说得没错,他平时留给家人的时间太少了,可是在很多病人眼里,医生往往被看成是天,很多话病人连家人都不讲,却跟医生讲,怎么也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昨天我在“陈医师病友之家”微信群里,看了大家交流的内容,你检查结果怎么样,我出现了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办,他买了一个保健品,把盒子拍下来,问一下这个能不能吃…… “姜蒜可以多吃吗?” “我可以去药店配电维生素C和E吃吗?” 有人在安慰陈志炉。“陈主任你今天值班,辛苦了。” 有病人之间互相安慰的。 “琴姐,我刚刚看到,你还好吗?” “我很好,你好吗?” 昨天下午,陈志炉转发了一条《每个爱中药的人,都该收藏这个最牛排行榜》。 清热解毒之最——金银花,芳香化湿之最——藿香,重正安神之最——朱砂,清热之最——石膏,去火之最——黄连…… 有个病友想给大家普及一下苹果手机怎么截图,发了一个链接《苹果6截图的方法》,“我是同时按住home键和电源键截图的,很实用哦。” 血液科护士长跟帖表示感谢,说还是不懂,“home按键是哪个?” 病友耐心回答,“Home就是手机面上的按键……” 昨天我在群里向大家提了个问题:你们觉得有这个微信群和以前没有它,有什么区别? 一个叫阿玲的病友亲属说,“没这个群,病人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了这个群呢,病人间可以交流,找陈主任也很方便,陈主任还会发一些健康知识,我们可以学。大家好像是一家子。” 我又问,大家对陈医生建这个群,怎么看? 很多人开始点赞,停不下来。 一个安徽病人家属说,她老公肠道重症感染,第一次化疗完去了杭州,到同德医院时已经晚上了,陈主任那天已经下班回家,接到值班医生电话,马上打了个车回到医院,处理好了才回去。 “没过多久,我老公又开始痛,他立马又打了车过来。因为医院暂时没有那种药,药店又快下班了,他在来医院的路上就开始给药店打电话,让他们送药到医院,又联系肿瘤医院的专家,还有同德医院其他各科室专家过来会诊……我老公后来终于渡过了难关……” 一个女病人说,有天晚上她化疗后感染性休克,需要快速转到市二医院,那天120急救车也没了,周围的人怕感染不敢送,是陈主任自己开车送她过去的。 一个衢州的淋巴瘤病人说,那天晚上十点多她到医院,心里很害怕,陈医生就一直守在旁边看着她,后来慢慢好起来了…… 陈志炉的苹果手机背面,贴着个可爱的卡通小猫咪。他说是一个老病人送的。老人家去年去了趟日本,听人家说这个小东西能防辐射,就专门买了一个,回到杭州后见到陈医生,执意要送给他。 这位病人的女儿朱女士告诉我,爸爸80多岁了,毛病蛮多。以前得过血液病,是陈医生看好的。后来精神出了点问题,又是陈主任帮忙看好的。今年1月初发现肛门旁边有个硬块,还是习惯性地先找到陈医生。 “陈医生一看,不是他的血液病,就陪着我们去找外科医生,外科医生一看说,好像是肛肠科,陈医生又陪我们去了肛肠科,他跟肛肠科医生说,我爸爸是他的老病号,这次好像不是淋巴瘤,是在肛门旁边的一颗,让肛肠科医生仔细查查。结果查出来是肛瘘,陈医生实在是太负责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