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名医名院

旗下栏目: 健康要闻 名医名院 中医中药 银色产业

仁医甲子 神刀济世——记浙医二院普外科专家彭淑牖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尉洁婷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3-12
彭淑牖在给医生们上课。

  编者按:彭淑牖,被誉为“站在西医外科手术前沿的中国人”。60年的专注,他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在世界外科领域“改变了外科手术方式”,也培养出了大批医学人才。12月22日,浙医二院特意为这位“总是钻在手术室和办公室”的老人举办了“从医从教60周年庆典”,为“神刀”令人敬佩的职业生涯点赞。

  “神刀”,是一个人,是一把刀,也是刀和人的合体。

  浙医二院的手术室里,一名50多岁的男病人麻醉后躺在手术台上。他罹患腹膜后肿瘤,在不同的医院做过7次手术,又复发7次,几家大医院都不愿再为其手术。84岁的彭淑牖毅然拿起了手术刀。

  整整10个小时,一点点将粘连、包裹的重要血管慢慢分开,小心切除肿瘤……终于,病人转危为安。

  这样的手术,彭淑牖已经记不清究竟做过几千台了。

  从医60年,彭淑牖待得最多的地方始终是手术室和办公室。在他看来,他名字中的“牖”在古汉语里是“窗户”的意思,它昭示了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努力多挽救一些病人,为生命多开一扇窗。

  妙手神刀游于技

  “神刀”彭淑牖在浙江医学界如雷贯耳,和这位誉满国内外的普外科专家一样出名的,还有他发明的那把比圆珠笔稍长一点的“神刀”。这把“多功能手术解剖器”不但能加快手术速度,减少出血,而且解剖清晰,层次分明。

  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手术室,彭淑牖用他发明的“神刀”为一名肝癌晚期病人施行切除手术。只见他拿刀在手,时而切开肝组织、时而电凝出血点、时而吸走肝创面上的血水,手术中的“推”、“剥”、“切”、“凝”、“吸”等操作一气呵成,肿瘤被干净利落地切除,淋巴等软组织碎屑也被彻底扫清……

  观摩了手术全过程的国内外肝胆外科专家纷纷惊叹:“这简直就是艺术表演!”美国医学教授克莱克·霍夫曼这样评价彭淑牖的“神刀”:这是继200年前镊钳发明以来外科器械最伟大的发明,在外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如今,国内外有600余家医院在使用这把“神刀”,“人刀合一”的“刮吸手术解剖法的建立与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的研制”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彭淑牖用他的刀挽救了一批常规方法难以治愈的病人。在他的刀下,高位肝门胆管癌、胆囊癌、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肝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肝尾叶肿瘤、第VIII肝段切除、超高位胆管损伤的修复等长期困扰着医学界的手术,都被他一一攻克。

  在彭淑牖的脑海中,总是回闪着20多年前的一幕:一位年轻的特警被送到浙医二院,病情严重,必须马上手术,作为外科主任的他走上手术台……但患者的腹腔打开了又马上缝上,因为他所患的肝尾叶癌在世界外科领域属于“手术禁区”。“眼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在自己面前逝去,作为医生,我心里非常难受。”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总有一天,我会直捣这一禁区!

  一字之差解难题

  如今,84岁的彭淑牖依然保持着年轻人的热情,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一年做250台手术。手术之外的时间都用来搞研究。在他看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突破一个个挽救生命的禁区。

  1955年,从浙江医学院毕业的彭淑牖进入浙医二院成了实习医生。在这里目睹了中国第一例胰腺癌切除手术:切除病灶后,将小肠和胰腺直接缝合在一起。然而,可怕的事情却发生了:病人出现了胰肠吻合口漏。原本胰液应进入肠道,与肠液混合后成为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消化液,而现在它从缝合的地方漏出来,对缺乏肠黏膜保护的腹腔,它就相当于硫酸,流到哪里烂到哪里。

  后来他知道,从1935年美国进行世界上第一例胰腺癌手术以来,一直都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胰肠吻合口漏问题。

  彭淑牖一头扎进去研究这个问题。“一开始我也在‘缝’字上下工夫,可很快我发现这条路走不通。因为要避免空隙,就要增加缝合密度,这样就增加了针孔,这互相矛盾。”这时他“转了个弯”,大胆设想,能不能用“绑”的方法把两个器官接起来,以避免出现针孔。

  当“绑”这个字在彭淑牖脑海中跳出来后,从没做过裁缝的他开始在动物身上尝试各种新的“捆绑”办法。1995年12月27日,彭淑牖在萧山县医院第一次使用了这种方法,术后没有发生胰肠吻合口漏。此后,他先后在浙医二院和邵逸夫医院施行了300例胰腺癌手术,无一发生胰肠吻合口漏!

  这种方法迅速在国内推广。统计显示,国内有文字记载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已做了4000多例,而漏的发生率仅为0.5%。

  从“缝”变成“绑”,一字之差,解决了70多年来未能攻克的世界难题。这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美国著名外科教授克莱克评价说:“他的技术和创造在外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迄今为止,彭淑牖已经取得了十多项发明和创新技术成果,其中有17项国家专利,一项美国专利。

  从没有想过退休

  “您想过彻底退休吗?”面对记者,彭淑牖回答的很干脆:“我从没有想过退休,即使做不了手术了还能写,写不动了也还可说。”

  如今,这位八旬老人仍是个“空中飞人”,不仅要在国内飞来飞去做手术,还经常要出席国际会议,向世界推广他的技术。美英德等国均已开始用他的方法进行手术,不少世界顶尖外科专家都来杭“取经”。他先后被授予美国外科学院荣誉院士、英国苏格兰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欧洲外科学院荣誉院士、法国外科学院荣誉院士等。外国同行将热烈的赞誉给予了这位中国医生。

  “神刀”,也是一门代代传承的“手艺”。彭淑牖培养出了一批优秀医学人才,桃李芬芳的“神刀门”拥有26位博士生导师、3位长江学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刘颖斌说,老师彭淑牖对他的影响不仅是技术,更多的是做事的态度。早年间,有几次他和老师一起做手术,打开患者的腹腔后,发现肿瘤的发展已非常严重。他忍不住叹息:“恐怕切不掉了。”老师却说:“再分一下看看。”经过长时间耐心的解剖和尝试,最终肿瘤被切除了。从此,“在最糟的局面下也不轻易放弃”成为刘颖斌的信条。

  在彭淑牖众多的学生看来,老师在外科学领域孜孜不倦工作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医德医风,都值得他们学习。他们都谈到,只要老师做手术,每次都拾掇得干干净净,不把“病灶”收拾干净,他决不下手术台。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将彭淑牖称为医务人员的楷模:“他用平常却不平凡的言行举止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什么是大医风范、什么是匠心精神。”

责任编辑:尉洁婷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