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五点,临近下班时间,不少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一位护士临下班时发现有病人第二天的餐点没有及时安排,这让她没法安心下班。于是联系病人、交待接班护士、联系食堂,在衔接好各项工作后,她才安心回家。 这件事情发生在杭州市三医院的血管外科护理病区,护士长王瑛说,病区里的护士常把病人的吃喝拉撒看得比自己还重要,“对我们来说,把护理工作做细致是一种习惯。” 病人多到几乎每天都要借床位 杭州市三医院的血管外科,同时也是杭州市血管外科中心,它是国内唯一由政府卫生部门审批的城市血管外科中心,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血管外科治疗中心,全国规模最大的5家血管外科专科之一。 科室的规模发展,吸引得不仅仅是本地病人、省内病人,许多广州、深圳的病人,在通过网络了解到市三医院血管外科以后,也慕名而来。许多侨居海外的华人也会在亲友介绍下,专程赶来求医。 “有时候夜间还会接到来自周边医院转送的重症血管病人。”王瑛说,现有的30张床位显然已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量,王瑛说,尽管血管外科的床位周转率要高于其他科室,但依然处于满额,甚至超额状态。 医院里设有床位调配中心,血管外科一直是“借方”,向来都是血管外科向别的科室借床。 王瑛说:“每天都有新的病人住进来,最多的时候一天会收治19例新病人,只能去申请借床位。”由于专业性强,借床位一般遵循“就近原则”,向上下楼层或者同属外科的病区借床位,血管外科差不多每天都要借三四张床位。 目前13位护士,包括1名在读研究生和9名本科生,血管外科护理病区是市三医院的院级重点学科中唯一的护理学科。 病人多,王瑛很担心护士们会吃不消,因此排班时尽量保证大家的休息时间。让她感动的是,年轻护士们从来不计较休息时间,有时候遇上假期或是忙不过来的时候,还会主动申请上班。 住院时和出院后的护理都要管 血管外科中心主任孟路阳说,科室每年手术量超过千例,收治的病人也超过千人,节奏非常快,对护理工作要求也非常高,病区护士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而这些辛苦付出外人往往看不到。 王瑛说,作为血管外科护理病区的护士,每天的工作包括晨间护理(评估病人晚间情况)参加晨间大交班、与夜班护士床边交接班、进行病人的各项治疗(发药、注射等等)评估病人的病情、护理书写、病人的健康指导等等。 “一位血管外科病人可能住院时间只有三四天,不过这三四天时间里,不仅要做好他的术后护理工作,还要指导病人和家属学会出院后的日常护理。” 为了能够让病人在出院后也维持良好的护理效果,王瑛和她的护士团队一起,每周开展健康宣教,给住院病人详解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 王瑛说,做护士最怕碰上的,就是“不听话”的病人。 一位70多岁患深静脉血栓的老伯,入院后医生要求他绝对卧床休息,但他觉得自己能走路就不该躺着。“你们太夸张了,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嘛,”老伯对于自己的身体依然很有自信。 为了让老伯“听话”,王瑛让有经验的护士与老伯沟通,从老伯的疾病表现和后果入手,联合病人家属一起说服老伯。 “有时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口水,不过做护理工作嘛,就是要做得细致。”王瑛说。 王瑛还很关心科研工作,病区有一位护士申报了下肢静脉曲张病人术后早期活动的科研课题。碰上学习班之类的机会,她总是把病区的护士送出去,希望能让大家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今年,血管外科病区成为全国首批静脉硬化技术推广的示范基地。王瑛说,这要求大家以后在护理工作上更专业,更细致。 要让病人认识自己也要管好病人的吃饭 “X床的某阿姨您好!我是您的主管护士小杨,以后有什么需要直接找我就可以了。” 这是病人入住血管外科护理病区后,护士的第一项工作:让病人认识自己、记住自己。 王瑛说,病人入院后常常会带有一种孤独感,觉得自己处于一种孤立的位置。医护工作要细致,首先从细节着手,让病人知道有需要的时候该找谁,以此来减少病人的孤单不安感觉。 为了让病人更快熟悉自己,王瑛还推行了“床边服务”。血管外科护理病区的护师们,只要不是查房和交接班时间,基本上就在各自负责的病房里。与病人拉拉家常,聊聊琐碎小事,让病人记得自己。 每天下午,护士都会根据医生和膳食营养科给出的餐单,帮助病人预订好第二天的餐食。有时候也会遇上病人手术下得晚,或者家属办理入院手续太迟而错过点餐的事情。 不过不用担心,因为护士们会把病人的吃饭,看得比自己吃饭还重要。 开头说到的33床,就是因为入院手续办得太迟的缘故。当主管护士发现后,由于已近下班时间,食堂已停止点餐,她把这件事情交代了夜班护士,再三叮嘱,必须要让病人第二天的早餐有着落。 第二天一早,该护士来上班后的第一句话是:“33床病人吃上早餐了吗?”当她得到肯定答复后,才开始安心处理当天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