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主任李华铭副主任医师
18年前,李华铭第一次到杭州市三医院见习,那时候的医院很陈旧,不好找。5年前他正式入职这个医院,耳目一新的市三医院让他感受到了希望与活力。 消化内科是杭州市三医院又一个年轻的科室,科室成立时间短,现有的科室成员都非常年轻而富有活力。老主任给消化内科打下了团结的基础,2013年李华铭接手消化内科,他带领着这支队伍,成为市三医院又一支朝气蓬勃的坚实力量。 从偏重于中医治疗到中西医结合 2007年,市三医院对各个科室进行了重新规划,消化内科就是在那时候从大内科下剥离出来,开始独立建科。不过那时候病区是和肾内科一起合用的,床位也只有十几张。 李华铭是现在消化内科的负责人,虽然是2010年才正式到市三医院,但对于市三医院消化内科并不陌生。1997年,李华铭作为见习医生到市三医院学习。跟大多数人印象一样,市三医院很难找,找到以后的第一感受也是建筑很老,医院很陈旧。不过在医院开始见习工作后,李华铭觉得,医院的技术实力很不错,基础设施很完善。 2010年,李华铭离开了原先单位,成为了杭州市三医院消化内科的一员。十来年的光景,市三医院有了很大的变化,旧的建筑大多都拆除了,取而代之的现代化大楼,消化内科的建设也更为全面。 “当时感觉耳目一新,宽敞明亮,比较先进化,”李华铭说,来到市三医院就是想多做一些实事,恰好医院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他也在这里实现突破。 消化内科原先偏重于中医治疗,在李华铭到来后迅速开展了一系列内镜下的操作与治疗,包括电子胃镜、肠镜、无痛胃肠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及内镜下多项治疗。同时将中医结合治疗发展得更为出色。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已获多项省市科研成果奖。 目前,科室里共有消化内科现有各类职称医生8人,床位34张,年门诊量近9万,科室效益也翻倍增长,并保持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每年科室都有相关科学论文发表,也做了许多课题研究。 新增的内镜中心有一层楼 2013年以前,在市三医院做消化内镜无疑是件麻烦的时候,地方小,人多,环境也不好。 “以前只有一个胃镜室,在门诊大楼的一个过道里,十几个平方,设备也不够,只能开展常规的胃镜和肠镜检查,”李华铭说,设备和人员的不足,让胃镜中心每天只能接待数位病人。 那时候并没有预约制度,病人基本拿着医生开的方子到胃镜室排队。为了不错过号子,病人们只能等待在过道或是门诊服务台前,闹哄哄的,病人之间也会因为插队等问题吵架,而如果一不小心错过号了又要等很久。焦急的病人一怒之下便去投诉,抗议医院管理不规范。医生们也只能耐下心来,两头说好话,安慰劝服病人等待。 “病人投诉的理由很多,环境太差、人太多、秩序混乱,有时候遇上不讲理的病人,我们医生还要去做其他病人的思想工作,”李华铭说,病人总觉得做检查最多十几分钟,很难理解排队。其实内镜检查要严格执行仪器的清洗消毒,消毒至少要20分钟,同时另外医生和病人之间也要做充分的沟通,因此每位病人做内镜检查的时间要在半个小时以上,难免会出现人多拥挤的情况。 为了妥善解决这一困难,医院给了消化内科很大的支持。2013年,医院将3号楼的二楼划给消化内科成立内镜中心,面积达400平方米,这在杭州市级医院几乎是没有的。内镜中心全部配备国外进口的高端仪器,内镜检查需要的镜子也增加到十几根,除了常规检查外,还增加了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等多项设备,每天光是胃肠镜检查就要做30例以上。 医生是全年欠休的职业 每到周六,消化内科与其内镜中心的病人会比工作日还多。很少有医院会在周末开放内镜检查,市三医院做到了。因此,对消化内科医生来说,周六就是工作日。 除了科室门诊和病区,消化内科医生还时常在急诊科室出现。一旦急诊接到消化道大出血、异物吞咽等情况危急病人时,消化内科医生必须随叫随到,内镜中心也要同时做好准备。 “在医院的各个内科科室中,消化内科的医护人员最少,所以我欠大家很多休息天,”李华铭很感谢原来的消化内科主任,培养了一支团结齐心的消化内科队伍,尽管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假期欠休,但排班的时候,排到谁就是谁,“轻伤不下火线”,毫无怨言。 李华铭说,成为医生是一件需要经受众多考验的事情,“读医的时候就开始辛苦,每天八节课,时不时有考试,到一定程度就要去实习,既面对导师又面对病人。真正成为一名医生后,几乎全年无休地奔波在临床一线,有时候还需要忍受病人的不理解、社会的不公正。” 当年一起学医的同学中,有些已经放弃了这一职业,李华铭一直坚持着。他说自己是个有韧劲的人,一旦决定做某件事情,就会坚持做下去。 他身后的这支队伍,也跟他一样,把做放在说前面,所有的科室成员都非常敬业,有时候再疲劳再累,一旦遇上突发事件,还是一拥而上,即使不是直接手术抢救的人,也会站在一边关注,随时给予支援。 病人打电话到水果店给医生送水果 2014年,医院附近居民何大伯因为胃口不好,来找消化内科就诊。其实何大伯并没有脏器器质性的病变,只是因为年纪大了,消化功能退化导致。因此在医院做了简单的治疗,之后也定期回访,关心何大伯。 不久,消化内科经常见到何大伯的身影,开始时医护人员还担心何大伯是不是又犯了什么疾病,不料发现何大伯只是提着水果来看望大家。有时候是家里某亲戚送来的土特产,一定要跟消化内科的医护人员分享。担心何大伯年纪大了走路不方便,医生也劝过他,但几天后,何大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打电话给水果店,请水果店送货上门。 像何大伯感恩医生的病人在市三医院比比皆是。而在门诊时,医生也会遇上不理解的病人,还有会和医生“讨价还价”的病人。 李华铭说,医生与病人之间需要多交流,但这样的交流应该是理性探讨,而不是病人用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来否定医生的判断。选择了医院与医生,应该以信任的态度来看待,不应防备医生。 “我相信绝大多数医生都是有良心和职业道德的,他们怀揣着梦想,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而成为医生,”李华铭说,尽管做医生很辛苦,遇到像病人回头感谢医生这样的情况时,还是会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