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求恩雕像的注视下,受阅医疗方队女兵在训练中。京华时报通讯员尹威华摄 中加志愿医疗队在义诊中。李深清供图 9月3日,将出现在阅兵队伍压轴位置的,是一群臂戴红十字、肩背医药箱的女战士。这支队伍就是白求恩医疗方队。 诺尔曼·白求恩,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抗日呕心沥血。近年来,民间自发团体、医务工作者们力图以实际行动将白求恩精神真正发扬与传承起来。日前,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深清接受京华时报专访,介绍了白求恩精神在我国目前的传承情况。 □谈传承 中加志愿医疗队赴河北义诊 京华时报:除了史料搜集完善,我们了解到,今年有一项比较重要的纪念白求恩的活动,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与医务工作者重走白求恩之路,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情况? 李深清: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白求恩同志逝世76周年。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加拿大白求恩医师联盟主办了今年的“重走白求恩之路”活动。中方和加拿大医务工作者和大学生组建了志愿医疗队。 在这个医疗队中,有两名来自加拿大的医生。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名80多岁的外科专家格兰特,他是加拿大白求恩医师联盟的骨干分子,之前就曾多次来到中国义诊。我们7月出发,行驶在太行山周边,道路都比较狭窄崎岖,天气也十分炎热,但这位专家仍然不辞辛苦,特别乐观。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格兰特总是下车就尽快看起病来。 这次活动总共5天,我们到了河北的盘县、平顺等地,当地的老人孩子都特别欢迎我们,说是“白求恩回来了”。这期间,我们总共为上百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老人进行了义诊,并把他们的病情记录下来,将会适时回访。临别前,格兰特还跟我相约,9月还要再来北京义诊。 京华时报:除了这样的义诊以外,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和白求恩基金会日常进行了哪些工作? 李深清:这几年,白求恩基金会在全国各地努力推动的工作有很多。 其中,我们觉得最有意义、推广也较难的是自2009年起启动白求恩爱心书苑项目。这是在全国医院向住院患者赠送健康图书的公益项目,目前已经有2000多家各级卫生机构加入了我们。 □谈组建 老革命坚持白求恩精神不能丢 京华时报:我国对白求恩精神的研究、宣传,具体什么时间开始的? 李深清: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后,人们的价值观开始多元化,有些人开始一切向“钱”看了,不良现象也在社会上时有发生。一些和白求恩共同战斗过的老革命,看着这些十分痛心,觉得我们不能把白求恩精神丢掉。 1989年11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一次纪念白求恩大会,当时的中央领导全部出席,对他的贡献做了肯定,成为我国白求恩精神研究发展的重要契机。从那开始,白求恩的老战友、老革命们就不断酝酿,要把白求恩精神弘扬传承下来,筹备建立了中国白求恩基金会。 京华时报:成立组织以后,主要的研究活动有哪些? 李深清:当时的中国白求恩基金会成立以后,会组织社会活动家、医务工作者或曾与白求恩共同战斗过的人士开会。 后来,又陆陆续续成立了许多以白求恩为中心的社会团体,包括现在的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等十余家团体。在这期间,对白求恩的生平、主要业绩、回忆录进行了系统的搜集整理,集结成了多本出版物。 □谈考证 两份珍贵史料首次被发现 京华时报:这几年还进行了哪些工作?取得的成果有哪些方面? 李深清:我个人是退休后开始全职投入到对白求恩的研究当中来的,加入到了当时的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白求恩精神分会。这期间,我们一直不断努力,完善白求恩的历史资料搜集。 其间搜集考证最重要的两份资料,分别是毛主席“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题词和一张毛主席与白求恩在一起的珍贵照片。 人们对毛主席的文章《纪念白求恩》早已耳熟能详,而对这一题词则不甚了解。1998年,研究会的老同志杨善安到军事博物馆图书室查阅资料过程中发现毛主席这一题词。据资料记载,是1965年8月30日毛主席为庐山疗养院护士钟学坤同志题写的,我们就开始了考证。 京华时报:考证期间碰到了什么困难没有? 李深清:比较困难的是一些权威出版物和档案、历史当事人的查找。我们首先在网络上进行资料搜集工作,所获得资料中说,1959年夏天中央庐山会议期间,钟学坤被组织安排做毛主席的保健护士。1965年钟学坤到北京工作,毛主席当面为其题词;也有的说是毛主席在和她一次通信中为其题词。因为说法不一,我们感到这些信息不足为据。 继而在随后的搜集中,得知西苑出版社(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属单位)2003年曾出版过毛泽东题词题字手书真迹,但该出版社已经撤销,在京城许多书店也都没有买到这本书。后来终于通过原西苑出版社的帮助,在已封存的仓库中找到了1995年6月出版的《毛泽东题词手迹选》,在该书的第38页清清楚楚印刷着毛主席给钟学坤的题词。 在获得毛主席题词的正式出版物后,我们又前往中央档案馆进行查阅,以得到最高权威证实。在档案馆管理人员的严格监护下,我们看到了题词复制件,这是一张横纹稿纸,上面有毛主席的亲笔题词:“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一九六五年八月三十日”。 同时,寻找钟学坤的工作也并不顺利,因为她早就调离庐山并已经退休。 直到2013年11月底,才和她取得联系。钟学坤被研究会的执着精神所感动,应研究会的盛情邀请,12月中旬来到北京,带来了两件最珍贵文物:一件是毛主席1959年12月写给她的亲笔信,信中回答了钟学坤请教《登庐山》诗词中的问题,并鼓励她“尽心工作,业余学习,真正钻进去,学一点真才实学,为人民服务”。 第二件是一个32开的横纹笔记本,这是她为请毛主席题词专门买的。在本子的后半部,毛主席遒劲有力的题词跃然纸上:“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一九六五年八月三十日”。这和我们在中央档案馆见到的复制件完全一样,最终确定是真迹。 ■老照片 白求恩与毛泽东在一起 白求恩与毛泽东在一起的照片。这张照片背面有白求恩的亲笔签字:毛泽东和白求恩,延安,1938年5月1日。原件文字是英文“Mao Tse Tung andBethune Yenan May1.38”(当时中国人名、地名的英文翻译使用的是威妥玛拼音法,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大批准颁布《中文拼音方案》后,威妥玛拼音停止使用。) 画面中,白求恩和毛泽东坐在一起,两人都向前看,神情专注,好像是在一个集会上听取报告或发言。毛泽东双手托着下巴,身着棉衣,头戴大家熟悉的红军帽;白求恩则身着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军服。他们身后还有其他人的身影。 据李深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与专家研讨,确认了照片的真实性。照片由白求恩自带的“柯达莱丁娜”相机拍摄,现由他的好友利莲之子比尔持有。照片拍摄具体地点、拍摄人等都可以继续考证,目前持有照片原件的比尔也希望将一些资料送给中国。 □谈将来 让医疗志愿者走进村庄 京华时报:在您看来,我们现在继续发扬和传承白求恩精神,有怎样的意义? 李深清:白求恩精神是一笔永远的精神财富。不能否认,当前有一小部分医务人员犯了错误,出现了回扣、红包、大处方三大害。弘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对医生的思想政治建设。而白求恩精神更不应只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他高度奉献、极强的责任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工作、生活中学习的。 京华时报:可以说,白求恩的相关民间机构,从无到有,已经开始更加注重以实际行动发扬他的精神。今后,白求恩基金会会继续有什么样的规划吗? 李深清:在这十多年的工作中,我亲身感受到白求恩精神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我能想到的理想化目标就是,在未来让白求恩的形象进入病房,让白求恩的志愿队伍走进村庄,让白求恩的精神走进课堂。 附·白求恩写给聂荣臻的遗书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10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做贡献。 也要写信给美国共产党总书记白劳德,并寄上一把缴获的战刀。这些信可以用中文写成,寄到那边去翻译。随信把我的照片、日记、文件寄过去,由蒂姆·布克处置。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先生送给我的那18美金作寄费。这个箱子必须很坚固,用皮带捆住锁好,外加三条绳子。将我永世不变的友爱送给蒂姆·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朋友们。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能因为没钱而把她遗弃了。还要告诉她,我是十分内疚的,并且曾经是快乐的。 两张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你和聂夫人留用吧。马靴、马裤,请转交吕(正操)司令。贺(龙)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 两个箱子给叶(青山)部长;18种器械给游副部长。 15种器械给杜医生;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作纪念。 打字机和绷带给郎同志。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 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我对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 给我的小鬼(邵一平)和炊事员(老张)每人一床毯子,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照相机给沙飞。 贮水池等给摄影队。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疾患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同志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白求恩 (1939年11月12日凌晨5点,伟大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逝世于唐县黄石口村。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对白求恩予以崇高的评价。) 附·白求恩写给友人的信件(李深清搜集) 多伦多安大略省加拿大 致利莲·塞瑟尔·史密斯太太亲爱的: 我在延安、北平,到处都给你寄信,希望你能收到它们。但是好像你从没收到过。 在三月和五月,我从北平寄了电报给你,希望你会去那儿。我们这从那个城两天很方便就能来到,但我的通信者却只带来了一句话“没资费了”。然后一些传教士正在回加拿大,我让一个同情者给他们捎了话。 整个这段时间我都在河北中部,我们被隔绝了几个月,由于敌人的全方位封锁。现在我准备回家几个月。我需要很多经费来支撑我的工作。我没有得到这些经费。我不知道来自美加的钱都到哪里去了。我的卫生培训学校有两百个见习医生,每月需要一千美元来运作。 我十一月离开这里,会在四零年二月底到家的。路途漫长。我发了个电报叫你不要来,待在加拿大。我必须离开这儿,如果你和我有共同想法的话,你可以明年跟我一起回来。我收到的你的最后一封信是七个月前到的。从那以后,没有收到任何来自美、加的消息。上帝,很久啦。我又累又消瘦。也许你看到了,也不会喜欢我这老朋友了。 再见,亲爱的利莲。白 晋察冀军区总司令部,河北西部,华北,三九年八月十五日 ■相关链接 抗战期间来到延安的“白求恩”们 除了白求恩以外,抗战爆发后,还有许多支持中国革命的外国人,踏了中国的土地。 抗战期间,来华外国新闻记者有数十名,其中包括著名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夫人海伦·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艾格尼斯·史沫特莱、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冈瑟·斯坦因,德国记者汉斯·希伯等。他们历尽辛劳访问延安和抗日根据地,忠实报道中国军民抗战情况,揭露日寇的残暴罪行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行径。 其中,埃德加·斯诺写下有史以来第一部介绍中国革命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德国记者汉斯·希伯写下的《在日寇占领区的旅行》、《八路军在山东》和《为收复山东而斗争》均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 与白求恩一样,许多外国医务工作者在抗战期间来到中国救死扶伤。其中第一位来到延安的外国医生是美国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他于1936年来到延安。通过考察他感到,解放区是中国领土上最先进的区域,代表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他决定长期留在这里。10月,他正式参加了红军,任中央军委卫生部顾问,并取了个中国名字“马海德”。次年2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1944年到1949年,他共为边区军民看病4万多人次。 还有一些外国人,利用自己的其他专长,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贡献。新西兰工业合作技术专家路易·艾黎,在1939年至1941年三次来到延安,为发展解放区的经济出谋划策。他在毛泽东的支持下,组织创办了“工合事务所”,促进了陕甘宁边区军用和民用工业的发展。对此,毛泽东专门致信“工合”国际委员会,高度赞扬工业合作社运动为中国抗战所作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