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微 信公众号:锐观察 作者:智能信贷公司读秒CEO 周静 周静:19年数字化风险管理和跨国银行经验,曾在渣打中国银行就职9年,任渣打零售银行风控负责人。在美国Capital One就职8年,历任产品、市场、风控高级经理。2015年创建读秒团队,任读秒CEO。
随着科技愈加深入金融业,fintech兴起,各种宣称智能信贷、消费金融的公司出现在人们的周围。竞争初期,良莠不齐的风控水准迷乱人眼,近年来行业大浪淘沙,市场正不断成熟。 如今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数字化”信贷趋势,业内竞争也不再局限在单一的场景、规模等指标,而是关注到更多与更细分的信贷需求。TO B的智能信贷公司逐渐显现,智能信贷行业划分会更加清晰。 01“数字化”趋势受认可 首先能看到的进步是,大家都已经意识到“数字化”已经不只是新奇尝试了,而是一个必须要有的思想和行业趋势。 大数据风控是指利用数据分析和模型进行风险评估,依据评估分数判定授信金额与利率,并预测还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以及欺诈风险。如今已经成为行业通用的法则之一,而依赖于人、因运营和信息成本过高导致高佣金、高门槛的标准化服务正逐渐被取代。 以往商业银行需要触客、递交材料、初审、录入、终审等多个环节,每单的运营与风控人员动辄过百,申请时间至少1到2周。而在智能信贷公司的运作下,授信时间已经大幅缩短,以读秒为例,无场景的读秒个人贷可以完成平均10秒授信,有场景的消费分期中,用户甚至感觉不到授信等待时间。 02“唯场景论”将被突破 如果线上信贷和智能信贷的公司都拥挤在某几个场景和方向,会造成竞争点单一,难以在各自优势处百花齐放,对行业成熟发展并不利。 举例来说,近两年最流行的观点就是“唯场景论”。主流场景平台内都曾不同程度出现了线上借贷、消费分期、白条购物等业务。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场景内数据分析用户信用,筛选出金字塔尖约10%的最高信用人群并予以授信,只要流量够大,平台轻松盈利。 但这只是大数据风控的初级阶段。场景内的大数据风控即便增加了线上维度,一定程度替代了传统的人力、运营成本,但注定只能覆盖平台内用户,且直接排除了平台内绝大部分客群。Fintech公司大数据风控是为了服务更多普惠人群的,而真正强大的线上大数据风控将突破场景限制。 市场玩家方向已经开始分化,有的坚持做现金贷、有的则专注在某场景深耕、有的持续稳健在做线下门店模式,很多自己的模式已经开始成型。 03TO B的智能信贷突起 在国内鼓励消费的大环境下,不少公司在入门阶段都看到TO C的个人消费金融“量大、额小、风险分散”的特点,纷纷追风口而忽略了其他一些市场机会。而今,越来越多的信贷需求被业内重视,先行者们已经不再集中标榜TO C的消费金融了。智能信贷行业中,TO B/TO SME的模式不断增多,也意味着行业正走向成熟。 举例来说,小微企业(SME)市场一直是信贷难点,其不能达到银行信贷门槛,线上金额数据缺乏,信贷需求频繁却,想要用大数据风控了解SME征信情况很难。截至2017年3月,企业读秒已经服务数万家小微商户,授信额度超过10亿。春江水暖鸭先知,读秒从业务量、需求、市场调研等数据中,已经看到SME领域中智能信贷的大趋势,也有越来越多的智能信贷公司开始踏入这一行业。 金融科技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流量平台希望能够建立体系内线上消费分期业务,拓展平台内用户的金融服务。因此,除了面向SME的信贷,市场还出现了TO B的智能信贷形态。 有的企业凭借以往经验开始专做在贷前、贷中、贷后其中某一环节的智能信贷服务商,比如说提供获客,负责催收等,精益求精专做某一模块。读秒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开创了POWERED BY DUMIAO(读秒驱动),可以为互联网平台提供全流程服务,并根据该平台定制化打造消费金融业务,为其提供风控、模型、贷后等全流程所需的消费金融模块。 市场在不断进步,不少公司已经摸索出适应自己的模式和长处。当下阶段只是过渡性的探索,未来大家的方向将更加清晰,行业划分也将更加精细和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