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超半数经济学家认为一线城市房价将上涨 【中国经济论坛】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徐豪 | 北京报道 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并回应热点问题。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 近期,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也显示,2015年四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3.52,与上季度基本持平,86%的经济学家预期2016年GDP增速在6.5%至7%之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 此前的2月3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介绍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角度来看待。 徐绍史强调,要全面地看待2015年的GDP增速,要放在新常态的背景下看。6.9%符合增长预期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且这一速度是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经济贸易低速增长的背景下,在我国转型升级加快的背景下取得的,已经十分来之不易。 “全面深化改革有效释放了市场主体活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激发了社会的创造活力,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正在孕育成为新的经济动能,对外开放有效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徐绍史表示,6.9%的速度背后还应当看到,中国经济质量的提升。比如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这“四大结构”都进一步优化。同时,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新的增长动能正在积聚。 徐绍史认为,中国物质基础雄厚、市场需求巨大、区域发展空间广阔、生产要素质量在提高、宏观调控经验丰富,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内在支撑、弹性空间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条件、有能力巩固向好势头、态势和形势。我的这种信心来自于对中国发展条件的客观评估。”徐绍史说。 经济增长信心从何而来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调查显示,对于2016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86%的经济学家预期2016年GDP增速在6.5%至7%之间,分别有4%和10%的经济学家预期GDP增长高于7%或低于6.5%;平均预测值为6.65%,略低于上季度的预测值6.7%。考虑到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换挡的趋势,经济学家认为2016—2017年经济合理增速为6.6%,2018―2020年经济合理增速为6.5%。 分析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经济学家看弱出口的比重有所上升,不过对外贸形势的判断分化明显,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进出口走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未来6个月预期投资增长将放缓,但预期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 多数经济学家预期居民消费价格基本平稳。对于2016年全年的CPI,经济学家的平均预测值为1.6%。在房价方面,经济学家预期房地产市场将持续分化,对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66%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6个月房价将“上涨”;对于省会城市,64%预期“持平”。 参与调查的经济学家表示,希望在保持宏观政策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切实改善经济运行环境,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优胜劣汰,坚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应适度提高赤字率,继续采取降准降息措施。同时,经济学家建议加大淘汰僵尸企业力度,减少过剩产能。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中国不会出现“失业潮” 针对网上出现的今年中国可能出现“下岗潮”“失业潮”的声音,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回应,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状态看,不会出现“失业潮”。 对就业形势作这样判断,主要基于4个重要支撑。一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国家加强区间调控,千方百计补短板、扩消费、促投资,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和新的增长带、增长极。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就业拉动能力将继续提升。 二是创业带动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国家出台实施了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力促创业创新,对促进就业作用明显。今年创业带动就业的能力还将进一步增强。 三是劳动力市场整体较为活跃,过剩劳动力可顺利实现流动就业。2011年以来求人倍率始终保持在1以上,就业需求总体大于供给,劳动力市场流动就业能力较好。随着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产业、新业态和服务业等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过剩劳动力顺利实现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就业,没有出现待岗滞留等问题。 四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将加强奖补支持,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统筹对地方化解过剩产能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同时,通过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内部退养等方式,着力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努力减少下岗工人数量。 “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保持就业基本稳定。”赵辰昕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