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几首,谁都能唱几句,它们占据着大众的耳朵,指挥着人们的手脚,成为了公交车上的日不落,KTV里的不夜城——网络歌曲就是这么任性地具备洗脑功效,引得众多屌丝魔性抖腿不能停。近日,继粤语版“屯儿”之后,一首粤语版《丢手绢》也开始正面袭击网络,收割万千自来水。 据悉,《丢手绢》乃是自制热剧《废柴兄弟3》的片头曲,时长虽然只有十秒,却异军突起瞬间点燃了网民的热情,微博相关话题#怒求史上最短片头神曲#更凭448.2万人次以上的阅读量,登上热门榜单TOP5推荐,在网络刮起了新一轮的“神曲风”,成为了神曲进化史上唯一一支十秒歌曲。甚至,有粉丝为求完整版歌曲疯狂开挖网络资源,却招来网骗红包大忽悠,引发众怒。 那么问题来了,粤语版《丢手绢》为什么能如此飞快的洗遍众人大脑?实际上,自十几年前小县城青年在迪厅高喊“老鼠爱大米”开始,神曲就如同一朵冉冉升起的“奇葩”戳中大众的G点,无孔不入。它们有的魔性,有的土俗,有的借力热门影视,在网络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并逐渐成长为一支骨骼清奇又“烂大街有理”的队伍。 魔性代表队: 我存在你深深的脑海里,没有一点点防备! 所谓神曲,就是指具有网络流行可能的歌曲。它们往往由于某种难以言说、无法复制的原因,发酵成全民传唱的局面,并因其具备被恶搞、被制作成各种衍生影像制品的可能,成为网民娱己娱人的首选,最终演变为一种潮流。 对于神曲的流行,不同学科做出不同的解释。科学论还有“耳朵虫”之说,指歌曲或其他音乐作品的某个片段不由自主反复在人的脑子里出现。通俗点讲,就是通过病毒式的口头语进行魔性洗脑。 例如,黄蓉的《小鸡小鸡》,仅通过“小鸡”、“公鸡”、“母鸡”、“咕咕day”几个词语便任意组合唱出来;筷子兄弟的《小苹果》,重复强调主题乐句“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龚琳娜的《忐忑》,整首都在周期性念叨着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嗯啊唉哟”、“哪个滴哪个咚”,充满魔性,完全颠覆了大众对歌曲的认知。 而新晋神曲《丢手绢》,本身也具有“耳朵虫”这种特性,其改编后的节奏律动感更强,也相对押韵简单,特别容易带动情绪,加上音域跨越不大,又便于记忆,被快速复制传播也是分分钟的事。 土俗代表队: 杀马特无罪,洗剪吹有理! 正所谓,“在神曲的江湖,没有最神曲,只有更神曲”。无论你将世界上的哪种曲调配上《金坷垃》的歌,它都能够凭借杀马特一般的浮夸曲风、黑科技一样的浮夸唱腔杀出重围,再战五百年;类似的,庞麦郎的代表作《我的滑板鞋》也笼罩着一股比雾霾还浓重的农村重金属味道,土到掉渣。奇妙的是,它们恰恰凭借如此诡异的野生路径爆红网络,不停的在你的脑子里“摩擦摩擦摩擦摩擦……”。 实际上,在这个人人想红的娱乐时代,谁还在乎节操呢?不管是影视创作,还是神曲制作,只要能没心没肺的让大众high起来,也算一种本事与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丢手绢》所表现出来的“土”与“俗”,也如同《金坷垃》与《我的滑板鞋》一样,都恰好极大迎合了公众审美的世俗化,以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与特定时代下的公众心理暗合,唤醒了一群长期生活在浮躁都市的底层受众的兴奋点。 热剧代表队: 借壳生蛋,孵化烂大街爆款金曲! 有了神曲的要素,还得有神曲的“好运”。在音乐市场里,有一支独特的力量,在如今渐有做大之势,甚至慢慢成为主流,那就是影视歌曲。打开各大音乐软件排行榜的页面,在前十的名单中,影视歌曲就占了半数。可以说,影视剧有多火,它的各种OST就有多爆款。 例如,清穿剧《宫》当年可谓是火透半边天,不仅捧红了“于妈”、大幂幂和冯绍峰,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煲红了洗脑金曲《爱的供养》,如同精神污染一般在大街小巷传唱了遍。而张靓颖的《画心》,也是随着电影《画皮》的热映才名声大噪。就算是现在被戏称为“头条王”,又升级为奶爸的汪峰,他除了早期的《怒放的生命》《越飞越高》之外,真正的事业转机实际也是依靠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的火爆,带热了他的一些作品如《北京,北京》,从此奠定人气基础。 同理,《废柴兄弟3》作为一部合格的自制喜剧,仅上线5天便破1亿次播放,超过10000条互动社区评论,频频登上艺恩、骨朵等权威媒体的日播榜之首,诸如中国好柴基、二傻大闹希必地、废柴者联盟、宅腐集中营等“恶搞”声音,也在网络此起彼伏,显示出了它越来越强的热播品质剧范儿,逐渐成为大众话题。在此种舆情沸腾的情况下,剧集火了,形成一股巨大的磁铁效应,自然也会带动与之气质契合的片头曲《丢手绢》的传播。 据了解,十秒版《丢手绢》爆红被众多网友求全歌,记者也从片方获悉不日完整版《丢手绢》有望上线试听网站,届时KTV又将给麦霸们提供一首新金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