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出版十五周年纪念版封面。本文图片由出版方提供 4月11日,《尘埃落定》特别关注 出版十五周年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面对到场的李敬泽、潘凯雄、梁鸿鹰等评论家和出版界朋友,作家阿来(上图)称自己当年练习用五笔打字时顺手开始了《尘埃落定》的创作,此前,他阅读和听人讲述了大量关于清末土司的故事。 出版15年销量已过百万 1998年,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学出版,如今已面世15年。在上世纪末纯文学作品相对低迷的时代,这部作品引起强烈反响,阿来也凭借这部小说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讲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用诗一般语言叙述了康巴藏族土司制度在崩溃前最后的幻象,民族地域色彩是其一大特点。同时,作品也涉及到了权力、英雄、宗教、爱情等话题,都具有现代意义。评论界认为,小说以其跨族别的写作冲破了民族题材的写作模式,为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提供了一个新的感人的美学标本。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社长潘凯雄回忆,当时这本书出版时只花费了很少的营销费用,却成为了纯文学作品的一个经典营销案例,至今销量已超过百万册。评论家白烨表示,如果让他从中国当代文学中选几本优秀的小说,“第一本我选《白鹿原》,第二本我选《尘埃落定》,我选不出第三部作品来,好像有十几部小说都旗鼓相当,但与这两本还差着一大截。” 接触文学始于样板戏剧本 或许15年已过于漫长,阿来表示,当他听到座谈会上的朋友所说的这些回忆、这些评价时,他竟然感觉跟自己毫无关系,“有点历历在目,又好像你们在说另外一个人”。 阿来回忆,自己少年时对文学的最初印象来自一张印有样板戏剧本的报纸。他说:“上中学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作家这个词,也不知道文学。在山上放羊的时候,路边一个小亭子有一些报纸,上面是样板戏《沙家浜》的剧本。我就在那儿看,感觉这个剧本跟平常在学校里面念的毛主席语录好像不一样,字和字的位置也有不同的放法,放好了会让你非常舒服。” 谈到创作《尘埃落定》,阿来称当时自己正在练习在电脑上用五笔打字,“我觉得顺手写一点东西吧,就这样开始了《尘埃落定》的创作”。阿来透露,小说总共创作了5个月,中间还停了两个月用来看世界杯足球赛,“我记得那届世界杯,巴乔还把点球踢飞了”。不过,阿来表示,在写这部小说之前有一个很长的阅读过程和旅程,阅读和听人讲述了大量关于清末土司的故事。 纪念版收录获茅奖时讲稿 今年,《尘埃落定》推出了3万册纪念版。在纪念版最后,阿来为这次出版写了一篇文章。他透露,当年《尘埃落定》刚出版时,他自信满满地称“相信10年后,这本书还能摆在书架上销售”。但随着纯文学在出版行业的没落,他开始变得悲观起来,并怀疑自己当初的判断。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称,他们相信这套书还会一直印下去。阿来也欣慰地说:“读书的种子似乎还没有在娱乐至死的狂欢中消失。” 此外,该后记中还收录了当年阿来获得茅盾文学奖时,他所准备的演讲内容。阿来说,颁奖那天因为天降小雨,他只是寒暄了几句,没有念准备好的演讲稿。阿来最想说的是:“我认为一个作家一生会写很多书,就像过去的那些父母,会养很多孩子……当这本书写作完成,写作者就对它无能为力了,这犹如养育孩子的父母,看着子女们一个个离开家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