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文化视野

旗下栏目: 文化新闻眼 文化地图 产业政策 文化视野

莫言邀约不断 面临“人情”考验

来源: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3-02

  12月14日,莫言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受到欢迎 新华社发

  12月14日,莫言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接受采访 新华社发

  拿了诺奖的莫言回国了。前天一到北京机场,莫言再次表达了自己的谦逊:“我永远不敢称‘大师’。”他还强调了自己对于“安心写作”的期望。

  可是据记者目前掌握的情况,“后诺奖时代”的莫言恐怕在短时间内依然不得空闲。各地演讲邀请纷至沓来,各卫视春晚也等着莫言答应登台亮相。朴实的莫言究竟能否抵挡得住中国社会的“人情”,还是一个未知数。

  “谁叫我‘文学大师’,就是讽刺”

  结束瑞典诺贝尔文学奖领奖之旅的莫言,亮相机场时穿的还是出发时的那件蓝色臃肿的羽绒服,没有任何为“载誉而归”而作的刻意装扮,似乎在显示自己“不变”的决心。

  对于“不变”,莫言在瑞典已经多次讲过,比如他借着父亲的话说“莫言是农民的儿子。得奖之前是农民的儿子,得奖之后仍然是农民的儿子。”

  他又说:“我对自己的认识还很清醒,自己的本质没有任何变化,会更加努力地写作。”

  同样的,对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莫言也不希望现在与得奖之前有什么变化。得了诺奖后,舆论中有人开始称莫言为“大师”,更有人把莫言形容为“前无古人”的伟大作家。

  但是前天在机场简短接受采访时,莫言给予了否定:“永远不敢称‘大师’。‘大师’这个称谓有它内在的含义,谁要是叫我‘文学大师’,我会觉得暗含讽刺意味,我觉得自己远远不够。”

  显然,这并非是莫言刻意摆出的谦逊姿态,他是真心希望“不变”。毕竟“不变”就意味着安静,就意味着能够继续创作,起码莫言是这样认为的。

  他说,诺贝尔文学奖有“死亡之吻”一说,很多作家获奖后就很难再写出好作品,因为他们容易陷入到繁琐的事物中去。

  “一名好的作家应该做的不是开会、接受记者采访,而是安心写作”。而在瑞典所作的获奖演说中,莫言也表达了他要“打破魔咒”的信心。

责任编辑: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