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过得就是快,猴年一个筋斗就跳到面前了。我为儿女们酿的过年喝的米酒早就装瓶了。这是我的老传统,老习惯,做了近70年。 小时候,母亲常常做米酒,一做就一大缸,十几斤米。贪吃的我就用勺子直接在缸里连酒和渣子一道挖着吃。后来又跟着母亲学做米酒。 米酒营养好,冬天喝祛寒暖身。米酒做得多,剩下的酒糟也不浪费。冬天鱼塘起鱼,母亲把大草鱼切成大块,用酒糟包裹起来腌在大缸里,过一个月拿出来红通通、香喷喷的,味道好得很。 今年春节前,我的外孙女带着她6岁的女儿瑶瑶来到我家,要跟我学做米酒。 我告诉她,要按一斤糯米半个酒曲的比例搭配,先把糯米煮成饭,软硬适当时稍微凉成温热,再把酒曲碾碎。准备好带盖的搪瓷盆,然后用手沾点水把米饭薄薄地铺一层到盆底,再细细撒上一层酒曲,如此一层米饭一层酒曲往上铺,最后把表面抹光滑,再撒一层酒曲封住,在中间扒一个小坑,盖上盖子。 米酒保温好不好决定了米酒是甜还是酸。要用棉毯包好,在周围隔着棉毯错开放两个热水袋,然后用大棉被放在大床上焐着。温度是最难把握的,太热了酒就酸,太凉了不出酒。过一晚上后,我会用手探探被窝,温度不够热了就换热水袋,前后要换三次热水袋。 两三天后,我们围成一圈,轻轻地打开被子,那一刻最令人激动。揭开盖子,只见米饭经过几天的发酵变得像棉絮一样蓬蓬松松,上面还有一层朦朦胧胧的白绒毛,盆里尽是清汪汪的米酒。瑶瑶迫不及待地用手指挖着吃,边吃边说:“好甜,好甜!” 如今,我已是四世同堂的幸福老人,在我们大家庭里,每年年夜饭依然延续着老传统——年夜饭不喝市面上买的白酒、葡萄酒,而是喝我酿的米酒。我们管米酒叫“甜酒”,它代表了我对儿孙们的祝愿,祝他们的生活像这甜酒一样甜甜蜜蜜。 有人开玩笑说:“奶奶可以开个米酒店了。”我说:“我都87岁了,住得好,用得好,吃得好,儿孙孝顺,什么都不缺。现在还能做点米酒给大家吃,心里特别高兴。”我经历过许多时代,是在战争中长大的。现在和平年代多好啊,出门不用担惊受怕,这样的日子,就是一天只吃一顿饭也是幸福的啊!
■小贴士 花雕酒:花雕酒属于黄酒,是汉族的特产酒。据记载,花雕酒起源于六千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代表了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在各地的花雕酒当中,字号最老的当属浙江绍兴的花雕酒。 马奶酒:每年7、8月份牛肥马壮,蒙古族人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马奶酒性温,有祛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称为元玉浆,是“蒙古八珍”之一。 苦荞酒:以苦荞为主要原料,配合使用糜黍等优质杂粮发酵而成,在四川彝族聚居区等地流行。该酒富含葡萄糖、多种氨基酸、有机酸、多糖等成分。适量饮苦荞酒可预防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风湿病等,并且有强筋骨、健脾胃、祛风湿、壮肾气之功效。 咕嘟酒:咕嘟酒是怒族酒中的上品,用“咕嘟饭”(用玉米面和荞麦面制成,似年糕)酿制。其做法是将咕嘟饭晾凉,拌上酒曲装入竹篾箩里捂好,几天后发出酒味,或渗出酒液装在罐子里,密封十几天就成了。吃时先过滤,再兑上一点冷开水,加一点蜂蜜或甜味剂,略酝酿几分钟,即可饮用。 本版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09日 07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