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陈灿)今天凌晨0点32分,我国著名歌唱家、教育家周小燕教授在上海瑞金医院病逝,享年99岁,走完了她长达一个世纪的音乐人生。生于1917年8月17日的周小燕,是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中国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及声乐教育家。她是那个含泪唱起“长城谣”的20岁的姑娘,她是那个高贵典雅的“中国之莺”,她是那个培育了无数英才的教育家……她用心底最真挚的情感,为人民歌唱,为祖国歌唱,写就了一部荡气回肠的“生命交响曲”。
“长城谣”打动斗士 1937年,武汉长江边,20岁的周小燕在抗战烽火中含泪首唱《长城谣》,打动了无数志士的心。这首由潘孑农作词、刘雪庵作曲的《长城谣》,原本是电影《关山万里》的插曲,虽影片因抗战爆发未能拍摄,但《长城谣》却被广泛传唱,唤起海内外中华儿女抗敌御侮的共同心声,筑起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心灵长城。 去年,已近百岁高龄的周小燕在面对媒体时,依然清晰记得当年在武汉传唱《长城谣》时的情景。在奔走呼吁开展难民救济工作的演唱会上,她每每唱到“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时,台下听众不禁掩面而泣。她说,联想到日本侵略者当时在中华大地的烧杀抢掠,每个人内心感受到的都是无以复加的痛苦,同仇敌忾的民族之心,就这么一步步聚拢起来。 听闻周老师去世,有网友在微博写下了这样的语句悼念,“永远难忘您在巍巍长城上咏唱的那阙《长城谣》,那不是歌,那是一个民族血脉中永驻的魂灵!”
“中国莺”唱响欧洲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周小燕就在欧洲享有“中国之莺”的美名。当年轻的周小燕以典雅、端庄、清丽的东方淑女形象出现在二战胜利后的巴黎舞台上时,当她用意大利学派的圆熟技巧、华丽音色和法国学派的诗意美诠释欧洲经典声乐时,当她用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俄语等原文演唱欧洲主要国家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歌曲时,都流淌出西方人从未感受过的东方气质和东方韵味,使欧洲乐坛为“中国之莺”迷倒喝彩。 回到祖国以后,周小燕不满足于自己仅仅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之莺”,不愿被自己的父老乡亲视为“中国籍的西方之莺”,她和祖国的声乐家们一起努力开拓,呕心沥血地探索美声唱法与中国语言、中国风格及中国传统歌唱美学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新中国成立后,周小燕在频繁的国内外演出中,坚持不懈地在各种公开演唱中安排中国曲目,向世界展示中国声乐的独特魅力。她数次作为国家文化使者被派到苏联、波兰、南斯拉夫、印度、缅甸等国去访问,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的热烈欢迎。 “盖棺关门”育英才 周小燕一生都投身教育事业。她懂得,要培养高雅艺术的知音,必须从学生抓起。建国以来,周小燕培养了无数声乐人才:鞠秀芳、张建一、高曼华、刘捷、廖昌永、顾欣、魏松、雷岩、李彩琴、万山红、杨小勇、殷桂兰、李秀英、朱秋玲、王丰、王歌群、张峰、方琼、郭森等等。他们以自己的歌声和艺术实力,在国内外的声乐比赛及歌剧演出活动中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周小燕有个学生,自称是她的“关门弟子”。周小燕对他说:“谁跟你说我关门了?” “那你什么时候关门?” 周教授一字一句地回答:“盖棺的时候关门!” 过了90岁高龄,周小燕依旧每天都在家中给学生上课。她曾说,“既然是终身教授,我就要干终身、干到底。” 多位名人寄哀思 今天,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在微博悼念说,“在和病魔勇敢战斗一年后,我敬爱的恩师周小燕大师于今天凌晨12:32分永远离开了我们…。” 曹可凡也在微博表达了悼念,“‘中国夜莺’周小燕先生永远离开我们了。过去一年里,曾多次去医院探望先生,每次都见她手握一卷,用张俊祥先生遗留的放大镜,认真阅读。去年夏天,先生病情加重,已无法坐起,但仍饶有兴致谈艺术的分寸把握。她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她请丈夫张俊祥去听音乐会,她演唱时倾心倾力,但俊祥先生却大泼冷水,直言那晚演唱是‘声嘶力竭,鬼哭狼嚎’。周先生恍然大悟,明白任何艺术表现均要讲究分寸,不是使劲才能达到完美境界。虽然不从事声乐艺术,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感念周先生语重心长的教诲!周小燕先生同时也是《可凡倾听》当年播出的第二位嘉宾。那时,节目正处草创时期,很不成熟,但先生却给予有力的支持。祈祷先生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 愿这位永远为人民歌唱的“中国之莺”在天堂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