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 2007年12月,杨国强(中)与时任北大、清华等高校校长在国华纪念中学校园合影。(资料图片) 图② 杨国强(中)在四川乐山荍坝乡考察移民新村建设情况。 图③ 杨国强(中)在广东农村考察。(资料图片) 在公众眼中,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创始人杨国强似乎很神秘。他并没有高学历,着装也不光鲜,甚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但就是他,用20年的时间,一手打造出碧桂园这个千亿级的房企。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250.7亿元,同比增长129%,集团各项指标稳居国内前列。 在创造骄人业绩的同时,杨国强还用他的大爱构筑起另一座名为精准扶贫的大厦。从1997年第一笔大额捐助算起,19年来,杨国强累计捐款超过26亿元,除投入产业扶贫、旧村改造外,还建起了全国唯一的全免费民办高中——国华纪念中学、全国唯一的全免费职业学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以及专门培训退伍军人的全免费学校国良职业培训学校等,直接受益人达10万人次。 作为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的获奖者,杨国强应邀参加了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教育界人士评价其是教育扶贫的先行者、民营企业家办扶贫教育的典范,可他却说,“平常事,平常心,尽公民责任”。 教育扶贫 授人以渔 出生于广东顺德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杨国强,从不曾忘记,在他因家贫不得不辍学之际,国家不仅免了他每学期7元的学费,还给予2元助学金,让他完成了高中学业。 “是改革开放的阳光、社会的佑助、知识和智慧让我战胜了贫困……走过的路令我深知知识的重要。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拥有知识方可改写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命运。”杨国强说。 杨国强的教育扶贫理念,用16字概括就是“教育扶贫,授人以渔;一人成才,全家脱贫”。 早在2002年,杨国强就出资2.6亿元创办了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高中——国华纪念中学,免费招收家庭贫困、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助学金直至学生完成大学本科、硕士、博士所有阶段的学业。统计显示,从2002年创办至今,国华中学共接收了2398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立校至今,学校一直保持较高的本科升学率,而今年这一数字已超过98%。 面对这一成绩,杨国强却并不满足。他总说,办学成功与否,升学率只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而另一个更重要的指标是,10年、20年之后,这些走出学校的孩子将以怎样的方式回馈社会。 随着读书育人的路径逐渐成熟,杨国强又开始了新的探索。身为一家千亿级房企的掌舵人,杨国强清晰地认识到,当前,我国人才市场上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要想将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力资源优势,职业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就这样,2013年,碧桂园职业学院诞生了。为建好这所学校,帮助更多年轻人脱贫,杨国强再次出资3.5亿元,所有入读学生不仅免除一切费用,还可领取日常生活补贴。 “我希望,所有行业、所有岗位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尤其是那些被贫穷困扰的年轻有志者,我们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职业教育,为他们打开成才的大门。其意义不仅在于让贫困人群掌握一技之长,脱贫致富,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杨国强说。 产业扶贫 精准“滴灌” 在距离广州200多公里的英德西牛镇树山村,近100栋两层的连排别墅特别显眼。不远处的苗圃示范基地里,村民们正在挥汗如雨。基地外,一辆辆货车正在排队等候,只待苗木搬上货车,即可运往碧桂园的新楼盘。 这里,一度是要翻山越岭才能抵达的穷乡僻壤,而今,村民们已经住进了水电、光纤宽带齐全的楼房,苗木种植也成为树山村的发展支柱,曾经贫瘠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缘起于2010年。这一年,杨国强捐资2亿元参与广东扶贫济困项目。此外,他还成立了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并到广东清远等地考察,最后选定树山村进行精准扶贫。 在考察时,杨国强最关心的问题不是村民能够住上新房,而是住上新房后,村民的收入来源问题。经过多方考证,他决定采用以绿色产业为龙头,带动房、路、水、电、网的整村改造方式。 在树山村,杨国强的团队采用“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扶贫模式,把苗木种植引入了树山村。他还将碧桂园园林种植方面的专家派到了树山村,手把手教村民种植苗木。 经过多年的帮扶,树山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污水横流的小村庄,变成了干净卫生的小山庄。当地的苗木种植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化集约效应。据不完全测算,截至目前,该村村民实际获益已超480万元,农户户均增收超3万元。 如今,针对树山村的整村改造早已完成,绿色产业帮扶也已走上轨道。但国强公益基金会并未退出树山村,而是“杀了个回马枪”——每家每户建档立卡、对仍未脱贫的青少年进行励志助学,精准到户、责任到人,改“漫灌式”扶贫为“滴灌式”扶贫。 统计显示,为支持广东省扶贫事业的发展,今年,杨国强再次追加了5亿元捐款,其在当地的扶贫捐赠已累计超过13亿元。“一时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家庭陷入贫困无力逃脱。要彻底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问题,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一个都不能少。”杨国强说。 签约道义 传递大爱 18年前,一个顺德老板来到广州,找到当地一家媒体表示要捐款。当时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回忆说,“那个老板想成立一个助学金,还提出了很多的想法。然后,他突然就从口袋里拿出一张100万元的支票,还承诺以后每年捐资100万元……” 这个顺德老板就是杨国强。 1997年,杨国强事业刚刚有起色,身家不过几百万元,但他却豪掷百万元成立了后来的“仲明助学金”。18年后的今天,杨国强不仅实现了“每年捐资100万元”的承诺,而且不声不响地就把每年100万元的额度增加到200万元。目前,已有8000多名贫困优秀学子获得资助。 杨国强提出的想法是,要与每一位受捐助者签订《道义契约》,每一位受捐助者都必须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回报社会,且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捐助者是谁。 如今,签署过《道义契约》的学生中,不少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些毕业生毕业后不仅还清了“仲明助学金”提供的费用,还专门成立了自己的助学基金,帮助更多的人。 事实上,签订《道义契约》的人又岂止是学生们,在杨国强的心里,他早已与自己签订了同样的一份契约。 谈起贯穿其创业致富全过程的扶贫工作,杨国强总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就好像正常呼吸一样。如果没有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我不可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今天,我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助所有有需要的人”。 (责任编辑:刘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