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多个被停车难题所困扰的城市来说,咪表或许并不陌生。近年来,多个城市曾引用咪表停车系统,进行停车收费管理。近日,青岛咪表停车系统的引入同样引发关注。 早在2010年,济南就试水咪表停车,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追缴手段而被迫弃用。此次青岛使用新的咪表管理停车能否成功? 其实不只是山东,全国很多地方都在用或者曾经用咪表代替人工进行停车收费管理。有的地方如北京,早已将咪表弃用而改回人工收费的方式;有的地方如福建,原本为代替人工收费而启用咪表,现在却在有咪表的路段配有咪表管理员;再如广州,引进咪表多年并仍在使用。这不仅让公众生疑:咪表停车收费在中国究竟能否成功落地?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要引进咪表? 咪表泊车管理是一种国际通行的计时收费方式,提示车主在占用道路停放车辆时,应有时间观念和缴费意识,以减少机动车对道路的占用时间和空间,提高道路的通行功能。中国最初引进是希望能够把停车收费现代化,不再用落后的手工收费方法,同时解决停车难和道路拥堵的问题。 然而,同一初衷出发,同款产品和技术在不同的省市采用却呈现不同的实践结果。 北京在执行咪表停车中因管理上的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加上人工收费模式下已经形成的既得利益者成为阻碍,人工收费随意性盈利空间的存在使得咪表停车在北京终被人工收费模式取代。 在广州,咪表引进之初因统一收费使得市民停车费用陡升而遭到抵触,然而因为在实际执行中能区分拥堵路段和时段,合理规划调整收费价格,实行阶梯收费,最终让市民接受这一现代化的停车收费方式。 事实上,我国引进咪表停车的初衷是好的,也并非不能实现,但却必须要有一定的先行条件。首先,要推进与咪表停车相关的配套措施。咪表停车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在实施咪表停车的同时,将有关收入用到公共交通建设上,比如建设公共停车场、提升道路档次等方面。其次,实行咪表收费应该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选择什么样的地段?如何定价?有没有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就像广州的做法。再次,对咪表停车的收支信息进行公开管理,对道路停车收费可采取必要的听证以增加透明度,只有在公开透明的运作体系下,公共资源才能得以真正优化。也有业内专家认为,在许多城市,设置咪表停车位可以视作是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但因为牵涉到居民的切身公共利益问题,最好还是通过听证或者公开征求意见。 如果做到了这些,相信咪表停车在中国是能落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