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6月1日,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已经整整一年,全国范围的费改也即将快要铺开。从大面上看,费改没有出现大问题,截至2016年4月,已有13家保险公司实现车险承保盈利。但细看起来,保险公司竞争愈演愈烈,2015年,车险保费收入规模6199亿元,根据行业最大三家车险公司人保、平安、太保2015年度报披露,平均综合成本率高达97.3%。 由于保险渠道销售费用不断提升,为了控制成本,一些保险公司十分迫切在理赔端降一下赔付率,消费者缴的保费中大概40%以上都变成了保险公司销售渠道佣金、销售礼品等费用,不是风险对价,真正用于赔付的比例可能不到60%,而且还面临着小额索赔不敢报案、大额索赔保险公司控制的境况。 保险公司目前没有整合汽车后市场的实力,靠着收保费降赔付来压制维修机构和用户,造成了用户心存不满但无计可施的状态。在与维修机构上的利益及关系而言,维修机构良莠不齐,和保险公司存在天然利益冲突,保险公司希望降低出险次数控制成本,而维修企业则指望着维修赚得利润。因此骗保、小病大修现象常常出现,其费用甚至能占到保费收入的20%以上。也就是投保者享受到的赔付真实比例可能仅有不到40%。在这种境况下,用户一方面需要便宜好用的产品,但出险后流程复杂,手续繁琐,另一方面也需要靠谱的服务,但难以鉴别维修保养的效果和配件产品真伪,这两方面目前看来都无法得到很好解决。 费改之后,出险次数越多来年车险的保费上涨越多。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对已经出险的消费者收取更多的来年保费;另一方面对未出险的消费者而言,在面对很多小型事故时,为了省下来年上涨部分,权衡之下会选择自行处理,这两种情况都能优化保险公司的成本控制。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小事故出现之时,一方面需要考虑走车险是否划算,另一方面由于不够了解也需要维修店是否专业靠谱,这样增高了消费者的选择门槛与维修风险;但在维修机构方面,它们获得了因为不走保险而释放出的更多的消费者,但它们之间不标准化的服务模式与收费却让消费者处理起来更加迷茫。 保险公司作为金融公司,风控是其业务核心。而为了遏制普遍存在的骗保行为以及日益高涨的渠道销售费用。保险公司不断的在通过提高理赔门槛,来降低赔付率,实现风险控制。费改之后,出险报险成本再一次被拉高。一辆20万的汽车,理赔额低于2000元的事故,出险获得的理赔金有可能比第二年保费上涨的费用还要少。所以,传统车险越来越多的成为车主大事故出险的保障与选择。而频次最高的小事故、小刮擦保障市场,出现了空白,也给一些新兴的车后互联网项目留下了市场空间。 由阿里10年老员工李立恒创办的“车蚂蚁”早在去年7月,便开始布局小事故出险服务市场。他们推出的“出行保”系列产品,是一种针对车主“磕碰刮擦小事故”场景打造的事故维修保障服务产品。其中提供2000——4000元以内事故免费维修服务的产品——“小碰宝”正是车蚂蚁提供给车主小事故风险处理的解决方案。区别于传统车险,车蚂蚁的“小碰宝”是预付款性质的服务产品,其核心是汽车服务。既车主可以预先支付一笔较少的费用,车蚂蚁可提供给你1年内较大额度的免费维修服务。为了提升用户的体验以及确保服务质量,车蚂蚁所有的出险维修服务都是有专业的车管家到达指定地点接车。代替车主去达车蚂蚁指定门店进行维修,并提供车主修后保障。车主出险后,仅需使用他们的APP,便能完成所有汽车修复复原工作,无需自己亲历亲为。 随着费改的全面铺开,以及类似“车蚂蚁”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出现,车险市场可能会形成全新的格局。在解决汽车事故的方案选择上,车主既可以选择以金融产品为核心的,防范大事故车主财产损失的传统车险产品。也可以选择以服务理念为核心,解决用户小事故出险一站式维修复原服务的类似“车蚂蚁小碰宝”的产品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