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小宝绘 1 午后,新兵罗星星心事重重地坐在中队门前的第三级台阶上,他的身后挂着“武警水电一总队三支队救援中队”的牌子,上面的油漆还没有干,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浓烈的化学味道。小罗在太阳底下的心事就要从这块牌子说起。 可别小瞧罗星星,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入伍前,小罗在少林寺一个武术学校练了5年散打,曾获得湖北省57公斤级青少年散打锦标赛冠军,市级比武的第一名他拿了好几个。这个被誉为“浪里白条”的散打新星,成了当地体育系统重点保护对象,眼看离全国冠军的桂冠越来越近,谁也没想到,他竟然做了一个决定,当兵去!小罗目的很简单,看了一部电影《冲出亚马逊》,剧中主角王晖、胡小龙从此成了他的偶像,他梦想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特种兵。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武警水电部队的袖标套到他的胳膊上,他的思想也像是被戴上了紧箍咒,他感到郁闷,整天和这些冷冰冰的机械打交道能有什么出息呢?俗话说,日久生情,作为一名推土机操作手,就在他刚刚找到点感觉时,组建救援中队的一纸红头文件却让他下岗了。新组建的中队以精细化救援为主,刚刚焐热的重型机械将从他手中交给其他中队的官兵。 眼看着离理想越来越远,罗星星有些想不通。和小罗一样有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那天晚上,支队党委会议室的灯光一直亮到黎明。日光灯下,面对组建救援中队的提议,一场火药味十足的思想交锋如火如荼。抢险、抢通、抢修才是水电部队的强项,现在要用自己的弱项去和专业救援部队较量,万一砸了“牌子”怎么办?况且,救援课目在整个水电部队没有先例,既无装备人才,更无现成经验,今后该怎么发展? 深夜,蛐蛐的叫声在营区回荡。总队长范天印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个经常和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打交道的水电老兵,何尝不知道组建一支专业的救援中队的重要性。每当听到失去亲人时那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官兵们难过之余也感到很尴尬,水电部队没有搜救装备,常常是在兄弟单位配合下实施大型救援,而大型装备转场十分不便,稍有耽搁就可能错过最佳救援时机。可是组建一支全新的救援力量,未免风险太大了。抉择像分娩一样,总会带来阵痛。恰在此时,水电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战略部署出台。“任务转型要紧贴使命拓展!”党委会上,范天印一语中的。2013年8月,搜救中队正式挂牌。站在鲜艳的队旗下,官兵们感到无上荣光,更感到了头顶“生命之冠”的如山压力。 “抬脚就要高起点,创造条件也要上。”全地形地震救援车是德国生产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设备,它组合了155件(套)救援设备。为了把一流的装备配备到中队,他们多次到地方政府汇报,反复争取地震局领导的支持,最终将这台价值850多万的“杀手锏”装备请到中队。与此同时,他们开始打造软件、硬件两只“风火轮”,先后选送20多名官兵到北京、兰州等地参加培训。 即便如此,中队第一次亮相还是垫了底。第二年4月,指导员蒋昊楠带领官兵参加驻地组织的抢险救援演练,这是他们组建后第一次亮相,台上坐满了前来观望的军地领导。随着红色信号弹升空,模拟搜救开始。当信心满满的官兵安装好雷达生命探测仪后,屏幕却是一片空白。顿时,蒋昊楠的头发紧张得一下子竖了起来。无论怎样移动位置,代表生命迹象的图像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看着兄弟单位交出的优秀答卷,蒋昊楠羞得满脸通红。这次考核,中队在17家参演单位排名最后。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摘下安全帽,累得气喘吁吁的罗星星竟然有些幸灾乐祸的感觉。 2 “平时不托底,关键时刻就垫底!”首次演习吃了败仗,中队前方集训人员和后方官兵同时召开反思式检讨会。从此,他们体能、技能、心理一个个地练,搜索、顶撑、破拆一项项地过,展开全员、全时、全域大练兵。 大伙说,支队长王永兴任职5年来,只见他在训练场上发过一次火。那年8月,王永兴到中队突击检查,训练场的一个角落里,他给一个穿迷彩服的小伙子举手还礼,走了几十步他不经意地回头一看,那个小伙子敬礼的手还没有放下去,这引起了王永兴的兴趣,他大步往回返,走近细看,“乖乖,竟然是个假人!”王永兴倒抽了一口气,脸上瞬间乌云翻滚。他忽然意识到,上级首长常说训练要打假,看来不光有李逵,还真有“李鬼”。 “王立胜,怎么回事?!”王永兴强压怒火。王立胜赶紧跑过来解释,中队在进行雷达生命探测仪训练,他们在假人的上衣口袋里塞了一个手机,通过手机频率来进行仿真训练。“手机发出的频率是连续的,人体发出的是瞬间声波,能一样吗?我眼里只有人的生命,生命!”王永兴声音如此之大,热闹的训练场立马安静下来,树上一只偷听的麻雀吓得展翅飞走了。 王永兴有过前车之鉴,寂静的训练场上,他开始讲自己“掉链子”的事。有一次地震救援,他带领官兵全方位搜救,突然生命探测仪显示屏上的小红点发出微弱的信号,继而周围黄色的边框也时隐时现。他兴奋到极点,从专业理论的角度判断,地下一定存在着活的生命。随即,挖掘机、推土机蜂拥而至,一大波记者的闪光灯照亮了这个震后的夜晚。越来越接近那个生命,王永兴感到心口扑扑直跳,他在想这到底是个男性还是女性,为何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他甚至想,一定要亲自把这个幸存者抱出地面。半小时后,大型机械停止了,官兵们开始用铁锹小心翼翼地掘进。突然,“扑棱”一声,一只大公鸡从刚刚打通的洞口飞出来。顿时,人群中发出一阵嘲笑。王永兴的脸红到了耳根,他恨不得从大公鸡飞出的那个洞口钻进去。 “关键时刻,我们能救出活生生的生命吗?灾害来临,我们能捍卫‘生命之冠’的荣誉吗?”王永兴的背影走远了,巨大的问号却牢牢地钉在了训练场上,镶嵌在每名官兵心里。 南国的夏天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是夜,一阵阵紧急的哨音在中队门前响起。为了节省时间,罗星星直接从上铺跳了下来,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此时,王立胜扯着嗓子在雨中下达命令,“驻地发生一起地震,震级不清、震中不知、伤亡不详!”官兵们一头雾水,刚才睡得好好的,没感觉到地震呀。命令如山,大伙来不及多想,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救人! 救援现场一片狼藉,数十间房屋全部倒塌,残垣断壁随处可见。“有人吗——”在发电机强烈的灯光照射下,探测、破拆、顶撑,所有搜救程序快速有序展开,罗星星在顶撑时,手臂不小心被水泥板露出的铁丝划破,鲜血和着雨水浸透了上衣。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一个小时后,班长王伟手中的生命探测仪发出了信号。“有情况,发现生命体征!”在大伙的共同努力下,很快锁定第一个幸存者。然而,当这位幸存者被救出来后,大伙吃惊得张大了嘴巴,站在面前的竟然是指导员蒋昊楠!原来,这个叫满仓的小村庄因为土地流转进行搬迁,外出办事的蒋昊楠路经此地,他发现拆迁后的村庄俨然就是一个天然的地震现场,他和中队长一合计,就有了这个“捉迷藏式”的实战演练。 突然出现的真相并没有影响官兵的战斗情绪,大伙按实战要求一丝不苟,救援持续了整整6个小时。次日凌晨,雨过天晴,事先藏匿的5名战士全部被“救”了出来。迎着朝阳,官兵心中的生命之花开得无比灿烂。从此,中队的训练周表上就有了一个“秘密”,训练地点那一栏里填的都是“机动”二字。因为,哪里有施工爆破,哪里就是他们的训练场;哪里有残垣断壁,他们就在哪里摆开战场。中队先后10余次参加驻地救援演练并摘金夺银。 然而,夜深人静的时候,王永兴同样睡不着,演习毕竟不是真的救援现场,组建不久的中队还没有接触过一次实战的检验,实战任务来临,他们真的能像演习一样凯旋吗?他们真能为人民群众打造一顶消灾避难的“生命之冠”吗? 3 法国著名思想家笛卡尔说过,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救援中队就是一支引而待发的箭,等待着呼啸而出的那一刻。2014年3月,正在建设的南宁地铁1号线西乡塘站,因雨水冲刷导致施工区域覆盖式塌方,“轰隆”一声,2000余方泥土顷刻间把偌大的洞口堵了个严严实实,3名来不及撤出的工人被埋在地下生死未卜。 险情就是命令。当官兵们赶至事发现场,发现一根直径2米的水泥柱涵管把洞口牢牢挡住。有人断言已无生命迹象,建议使用爆破方式尽快打通洞口。“一旦爆破便再无人员生存可能,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官兵们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总工程师韦顺敏现场通过技术分析,认为水泥管破坏面积虽大,但从受力点来看,还存有一定空隙,被困者应该有生还可能。 “有把握吗?”现任总队政委冯晓阳当时带着上级工作组赶到了现场,他看似平静,内心其实掀起了很大的波澜。这可是中队的第一次实战,也是荣誉之战,如果捣鼓到最后再救出一只鸡来,这可就是“光屁股推磨——转着圈丢人”。面对首长的疑虑,从广西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韦顺敏破天荒地选择了沉默。他再次打开电脑,重新计算测量的数据。时间静得可怕,水滴发出的声音像钟摆一样敲在大伙心头。一支烟的功夫过后,韦顺敏果断地合上电脑。“首长,没问题!”通过生命探测仪的信息,官兵们根据韦顺敏确定的区域组织破拆,迅速展开搜救。4小时后,第一名被困者的呼救从通道口传出。不到6小时,3名被困者全部救出,冯晓阳心中呼啸的台风戛然而止。现场一片沸腾,有人放起了鞭炮。这是对生者的祝贺,更是对官兵的礼赞。罗星星不顾满身泥浆,和战友们忘情地抱在一起,眼里噙满了激动的泪花。 一战成名,官兵们在一次次实战中不断淬火,逐步摸索出人员搜救、混凝土破拆和钢筋切割等课目连贯组织实施方法,总结出23种不同条件下的生命迹象探测方法、12种快速破拆小技能、6种心理疏导小常识,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专业搜救队。 考验接踵而至。同年8月,云南鲁甸地震造成红石岩堰塞湖告急,数千名群众生命危在旦夕。“关键时刻,让救援中队上!”上级首长定下作战决心。这一次,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科目——水上救援,况且,贺椿焕、马凯古、吴宏舟、苏联升4名冲锋舟操作手刚刚集训回来,从没接触过实战的考验。现场更是让人触目惊心,湖面遍布着大量漂浮物,螺旋桨与杂物碰撞使方向舵难以控制,头顶不时有飞落的巨石,随时可能造成舟毁人亡的悲剧。现场指挥的支队政委李祥星手心里攥出了汗,他担心的是,救不了危在旦夕的乡亲们,比砸了中队的牌子还要命!“生命之冠,生死无惧!”4个小伙子慷慨宣誓,他们在坠落的巨石中灵活躲避,在一堆障碍物中“见缝插针”。彻夜奋战,往返百余次,成功转移4千余名被困百姓,在规定时间内将千余箱炸药送上坝体,被誉为红石岩“四勇士”。 官兵们说,我们宁愿不要立功受奖的荣誉,也不愿看到无辜生命突然消失。可是,灾害却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它频频向人类伸出魔爪,官兵们闻灾而动,先后激战南宁轻轨塌方、驰援鲁甸水上救援、参加深圳滑坡搜救,把一切为了生命的队魂演绎得精彩而完美。去年12月23日凌晨3时,深圳光明新区滑坡抢险现场,随着生命探测仪上的小红点越来越明显,67个小时后,唯一的幸存者19岁的田泽明被找到了。透过微小的洞口,战士贺椿焕一下子抓住了田泽明那双冰凉的手,把那顶被誉为“生命之冠”的安全头盔戴在了田泽明头上。东方欲白,天刚放亮,田泽明的生命之灯也重新亮了起来。此时,罗星星已战斗了两天两夜,他脱掉磨破的第6副手套,开心地笑了,美好的心情像远处窗台上一盆开得正旺的冬菊。他随即给老家的爸爸发去微信:能亲手救出一名幸存者,比擂台上用拳头拼来的荣誉还要幸福,这条路,我走对了。(齐明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