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进行地下军事训练 近日,美军表示正在考虑在美军军事学说中增加一个新的作战领域——地下战。 “美军所准备的地下战是指在超大或者特大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的作战行动。”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易芳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正如美军所言,这是一场‘新型战争’,这种样式必然需要进行单独的研究。” 城市作战中“最后的战役” 地下空间在城市中尤为重要,到2040年世界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里。一般来说,1000万人以上的城市为特大城市,2000万人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早在2002年,美军发布的《联合城市战纲要》就认为,“城市是21世纪最有可能的战场”,是未来作战的“战争和战役重心”。 “而在超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地下空间。”易芳说。举例来说,美国纽约市地铁长达255公里的地下段可掩蔽450万人,华盛顿市的地下车库战时可掩蔽该市50%以上人口,而以色列修建的地下工事则能容纳下全国人口,这还不包括专门的地下军事设施。 “如果城市的地面战斗发展顺利,则必然会将战争引入地下。美军城市作战的‘最后的战役’必然走向地下战。”易芳说。 2017年,美军曾向阿富汗的一处“伊斯兰国”目标投放了有“炸弹之母”之称的GBU-43/B大型空爆炸弹,这是美军首次在战斗中使用这种炸弹。据称,其目的就是为了对付“伊斯兰国”的地道。 那么,既然美国已经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钻地弹,为何不能直接将其用于地下战场?而是要单独研究所谓的地下战? 易芳解释说:“钻地弹对于地下空间而言是‘牛头不对马嘴’。一般地下军事设施都属于高度机密,很难准确定位,而且很多地下军事设施甚至能抵抗核弹攻击,更别说钻地弹了。而如果针对一般民用设施,一不小心就得背上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罪名,而且还不见得能取得多大效果。再说,对于特大或者超大城市而言,地下空间实在太大,而钻地弹的作战效能也就能撕开百十来米半径的口子,显然是杯水车薪,起不到效果。” “热兵器+”对抗将重新回归 易芳介绍,地下空间作战有其特殊之处。对防御方而言,熟悉地下空间环境,可以将地下空间作为交通线、补给线、支援线,提早设防,保障作战指令畅通;可以隐蔽军事目标,避免来自太空、高空、电子等高新技术的侦察、探测与监视行动;具有较强的抗破坏效应,精确制导武器、无人机、高功率微波武器、动能武器、核辐射等无法在地下战场发挥应有之效。对于进攻方而言,地下战场空间的态势感知能力较差,无法迅速找到有利地形,缺乏避开敌人火力的掩护;地下战场空间电磁环境更加复杂,通信和导航可能受阻;先进武器装备及海陆打击平台难以发挥正常效能,并且容易陷入类似地面巷战、建筑物中作战的窘境。 因此,在地下空间作战时,各种地面战常用的主战装备均无法发挥其效能,也无法实施有效的技术情报、侦察与监视活动,甚至连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手段也不能很好地发挥效能,只能靠人力完成作战行动。 “可以预言,地下空间作战或许会进入一种新的‘热兵器+’时代,也就是说,地下空间作战可能使作战样式回归到类似二战前必须依靠热兵器解决最后战斗的局面,不过辅助了可以发挥效能的一些先进技术而已。”易芳说。 去年有媒体报道称,为了在地下战场也能取得绝对优势,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因而想要开始建造需要的工具。比如,其中一个项目就是要弄清楚如何在洞穴或瓦砾堆环境下让通信技术发挥作用。有消息称,美国陆军将投入5.72亿美元,对31个现役作战旅中的26个进行地下作战训练,并为其配发相应装备。而这些经费中,相当一部分被用来购买单兵便携式的MPU-5智能无线电设备,以便实现与地面的通话。美国陆军也在考虑购买可过滤有毒气体或烟尘的自持式呼吸设备、防弹盾牌、武器消音器等装备。这些装备中甚至还包括了大功率切割锯、强光手电等。 地下空间成国家存亡最终防线 美军此前夺取城市大型地下设施的任务通常由特种部队承担,但鉴于全世界军用或可转为军用的地下设施规模日渐庞大,夺取和控制这些设施必将从特种任务转为常规任务。 “既然要转为常规任务,就必须有针对性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美军虽然曾经经过类似的针对性训练,但在实际作战过程中,还是未能取得理想效果。”易芳介绍,当前美军针对地下战必须先对藏有军事人员、军事设施和战略要地的地下战场甄别、筛选,其次是采购专门用来地下作战的武器装备,解决侦察、导航、通信、破障和攻击问题。这已经是一种新的作战样式。 易芳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地下空间已经具有了类似太空‘高边疆’的战略性质,恰好一高一低,可以认为是继陆、海、空、天、电、网之后的‘第七维战略空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地下空间是国家、民族存亡的最后一道防线。一般而言,如果不是准备灭亡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显然没有必要进行地下战的准备。退一步说,如果单纯以防御为目的,而不是扩张和侵略,也没多大必要花大力气去发展进攻性的城市地下空间作战能力。” 易芳认为,“因此,美军投入如此之大的人力和财力进行此种‘新型战争’的研究,其战略企图值得玩味”。(张 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