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重启对伊制裁时间点的不断临近,美伊两国之间的角力愈演愈烈。继美国作出“封杀伊朗石油出口”的表态后,伊朗方面予以回击,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掐断西方石油的“生命线”,同时在地区热点问题上给美国制造更多麻烦。伊核危机产生的“外溢效应”将给中东地区形势乃至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国际社会通过多边主义机制解决伊核问题的努力也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 伊朗重回“强硬路线” 美国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重启因协议而豁免的制裁措施,对其他国家施加政治压力,对外国企业发出“二级制裁”的最后通牒,迫使其中断对伊经贸往来,这一系列“组合拳”导致伊朗宏观经济环境全面恶化。伊朗货币里亚尔自5月起已经缩水超过40%,物价飞涨,失业率攀升,普通民众生活陷入困境,伊朗从协议中获得的政治经济红利基本上被“抹去”。此外,伊朗拥有全球第四大石油蕴藏量、第二大天然气蕴藏量,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三大产油国,石油出口贡献了超过70%的出口收益,美国不留任何余地的石油“封杀令”无疑将切断伊朗经济命脉,把伊朗推向绝境。 按照美国的逻辑,对伊朗极限施压,可以助推其国内经济与社会危机,将普通民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水平的迫切愿望同伊朗政府的“地区扩张行径”对立起来,通过渲染民众的不满与怨气,达到弱化伊朗政权的合法性、促使伊朗政府政策转向。据外媒报道,数月前美国与以色列组建了“联合工作组”,扶持伊朗的异见人士,通过社交媒体向伊朗人民传递“反政府信息”,鼓动伊朗反政府抗议活动和游行示威,加剧国内局势的动荡,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然而,就伊朗伊斯兰革命近四十年的历史经验来看,美国压制伊朗的目标与结果之间大多存在严重悖论。伊朗国内经济与社会危机向政治危机的传导程度往往有限,伊朗政权或因民生问题招致民众的批评和抗议,但由于美国“霸权主义”的存在,伊朗国内的反美情绪也不断高涨,强硬派势力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近一段时期以来,伊朗重启铀转化工厂,减少与联合国核监督机构之间的合作,准许私有企业出口石油,收紧外汇汇兑等做法已呈现出重回制裁下“强硬外交路线”以及“抵抗型经济”的迹象。特别是近期伊朗军方高层关于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一系列密集表态,目的就是让美国明白,“封杀伊朗原油出口的代价就是整个中东地区的原油都不能出口”。 油价上涨难以抑制 霍尔木兹海峡是连接波斯湾和阿曼湾、通向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的一条狭窄水道。伊朗、沙特、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和阿联酋这些主要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的油气生产设备都聚集在这一区域,因此霍尔木兹海峡是中东地区油气资源向外运输的咽喉要地,被称为“全球油阀”,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及战略价值。据统计,每日近1700万桶石油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运往世界各地,占全球海上石油出口的35%。此外,该海峡地形复杂,遍布岛屿、暗礁和浅滩,安全航道只有几公里宽,平均深度不足30米,不适于大型舰只的快速展开。因此从军事的角度看,伊朗在海峡一侧部署的岸基反舰导弹和短程弹道导弹完全可以封锁海峡,采取水面布雷以及沉船设障的方法也可以有效阻塞航道,整个波斯湾都可能置于伊朗的控制之下,可以说掐断“全球油阀”是伊朗反制美国制裁的“杀手锏”。 石油航路阻断,以及美伊军事力量正面相撞的前景,导致全球石油供应市场出现恐慌情绪。尽管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国家上月达成增加原油产量每天60万桶到80万桶的协议,但丝毫没有扭转油价节节攀升的趋势。目前油价已处于三年半以来的最高位,有可能继续攀升至三位数。油价的失控将对全球经济的平稳运行、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对美国而言,原油市场的价格动荡可能拖累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成绩,对11月的国会中期选举产生负面效应。 目前,美国正在着力游说沙特等国提高石油产能,抵销油价上涨的压力。特朗普7月4日发推文抨击指责石油输出国组织“不帮忙”抑制原油价格上涨,辜负美国对欧佩克成员中多个盟友的支持。对此伊朗驻欧佩克代表表示,美国对伊朗赶尽杀绝,指望沙特等国增产来平抑油价,最终只会让美国失去政治筹码,受制于沙特、俄罗斯等重要产油国,听任他国摆布。 外交斡旋艰难前行 就在美伊剑拔弩张、隔空互怼之际,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外交斡旋也在紧张进行。7月6号,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集“伊朗核问题外长会”,伊朗与英法德中俄五国外长出席,共同商议挽救伊核协议的有效途径。这次外长会的召开正值伊核协议签署三周年之际,会议地点也是三年前协议签署的同一家酒店及同一间房间,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也为全世界高度关注。 总的来看,这次会议的整体基调是积极的。从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看,各方认定伊核协议是全球核不扩散架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和“多边外交的重大成果”,并将“完全、有效地执行协议”,保证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支持对伊贸易和投资,保护相关企业免受美国制裁的影响。这次会议对外传递出维护多边主义框架下伊核协议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反对有违国际法的单边制裁、保证各方正当权益的明确信号。 但也有观点认为,这次会议虽然各方表态积极,但缺乏实质性举措,伊核协议的前景仍不明朗。根据美国的制裁“时间表”,第一部分制裁将于8月6日生效,包括伊朗汽车行业以及黄金等重要金属交易;第二部分制裁将于11月4日生效,包括伊朗能源行业、石油贸易以及伊朗央行涉外结算业务。外长会上,伊朗外长扎里夫敦促其他与会国要在8月前落实全部承诺。而此前伊朗总统鲁哈尼发表声明称,他对英法德三国就保存伊核协议的一揽子提案感到失望,原因是“只有一系列原则性承诺,缺乏可操作的解决方法和具体合作措施”。 虽然国际社会力图挽救伊核协议,但欧洲企业在美国的制裁面前大多选择趋利避害,欧盟内部也因美国的分化瓦解策略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德国外长马斯说,外国公司因担忧与美国业务受影响而撤离伊朗,给伊朗带来的损失是无法完全补偿的。外界认为,如果无法保证伊朗的经济利益,那么伊朗对西方国家的不信任情绪就会越发强烈,伊核协议也将变为毫无意义的一纸空文,协议的维护与执行终将难以为继。(王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