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信心足不足,士气震撼铁马冰河
该旅在海拔5000多米的“无人区”组织实弹射击。夏富强摄 冷月无声,夜沉如水。一阵急促的哨声在高原星空鸣响,驻藏某旅官兵闻令出动,整装出发。 春节临近,这个旅的官兵还没来得及在营区布置出“年味”,倒是率先闻到了浓浓的“战味”:旅里决定,千里挺进无人区进行实战化野营拉练。记者一路跟随,在雪山口、冰河畔、峡谷中,记录下一串串官兵们支持改革、拥护改革、投身改革的铿锵足迹。 只要组织需要,我愿当改革的“铺路石” 海拔逐渐攀升,气温越来越低,一些官兵的嘴唇开始发紫,眉睫也挂上冰霜。 搓了搓手,负责探路的搜索组组长、四级军士长陈志豪眉头凝成了疙瘩:在他面前,一条近10米宽的冰河挡住了去路。陈志豪计算着,部队要绕过冰河,至少耽误大半天的时间,势必影响后续的“作战”计划,怎么办? “横穿冰河!”其实,陈志豪心里也明白,若按照现在的气温判断,冰层的厚度绝对能够承受部队的通行。然而,高原峡谷气候异常,冰河在不同位置的冰层厚度可能相差巨大。 走一步,跺一跺脚,确定安全后再向前……就在记者哈气暖手的刹那,走在队伍最前面的陈志豪踩到了临河边的碎冰,一脚掉进了冰水里。 “天气这么冷,别冻坏了。”战友们劝陈志豪立即返回营区,他却摇摇头:“这是‘战场’,回去就是逃兵!”陈志豪换了双干袜子,在脚上裹几层塑料袋后,穿上已经湿透的作训靴继续执行任务。 陈志豪是一位在雪域高原服役了15年的老兵。前不久,部队开展改革专题教育,他带头表态拥护支持改革,并写下岗位建新功的决心书。陈志豪说,自己所服役的这支部队曾几经转隶,但每经历一次改革过后,部队的战斗力就会跃升一个台阶,“只要组织需要,我愿意做改革强军的‘铺路石’,见证我们的军队由大到强!” 把本领练过硬,能打仗的兵不怕没岗位 辗转百里后,海拔骤降,部队征服冰河雪山后又开始转战藏南峡谷密林。 刚刚进入谷口,意外就突然发生:战士徐晨踩上碎石,脚下一滑不慎摔倒,作训裤被树枝撕开了一个大口子。面对战友的关心,徐晨扭头摆摆手:“不碍事,继续走!” 在交谈中,记者得知,徐晨是一名机关兵。刚听到改革消息时,他曾一度心情忐忑,担心自己要丢了岗位。 转变来自于身边领导的带头表率。徐晨和记者说起了两件事:一名身体有伤残的领导干部主动把岗位让出来;一名领导干部主动请缨,带领官兵在海拔5000多米的无人区奋战1个多月,完成某新型火炮作战试验鉴定任务。 “这两个主动,都是领导干部在用自身行动,告诉大家一个理:不管怎么改,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要求不会改。能打仗的兵不怕没岗位!”徐晨说,“面对改革,绝不能犹疑彷徨,干好当下才是正理!” 改革没有局外人,“脖子”以下须跟上 这次拉练,是某连沈连长任职后的“首秀”。他很想抓住机会,证明自己。 然而,正当沈连长带领官兵接近行军终点时,突然遭遇特情:部队陷入导演组预设的染毒地带!沈连长迅速戴上防毒面具开始指挥,本以为“毒气”会像以往一样迅速散去,岂料沈连长判断失误,最终因提前摘下防毒面具,当场“牺牲”。 “以往,染毒地带从没设置如此长的距离,都是惯性思维害了自己、影响了战友。”“牺牲”后的沈连长直言,这次演练不仅给自己上了一堂“实战课”,更为自己绷紧了“实战弦”。 “改革不仅要解决‘脖子’以上的问题,‘脖子’以下也必须跟上去同频共振、浴火重生!”负责拉练导调的旅领导告诉记者,旅里将改革视作把部队打造成精锐作战力量的重要契机,此次拉练,他们选择的地貌既有峡谷密林、草甸湿地,也有高山雪原、冰川达坂,情况随机导调、路线随时改变、环境紧贴实战,一路涉险的目的只有一个:锤炼官兵在雪域高原全天候全地域作战能力,把部队打造成令敌胆寒的“高原利刃”,“这就是全旅官兵为改革准备的最丰富的年货!”(严贵旺 晏 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