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创新创业研讨会暨“云谷创新社”教育成果鉴定会现场嘉宾合影。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龙龙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27日电(记者 王龙龙)“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打破应试教育的顽固堡垒,教育计划应该满足市场需求。”1月26日上午,“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创新创业研讨会暨‘云谷创新社’教育成果鉴定会”在北京经济日报社举办。 创业教育是一个基础性的、全球性的教育学概念 会上,中国陶行知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原副理事长滕纯分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1984年,美国的一份报告《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引起轰动,美国进行了以适应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教育改革。在德国,职业教育占教育的70%,科研学术只占30%,这才造就了‘大国工匠’的体系。中国目前也处在教育改革之中。” 滕纯认为,创业不能仅仅被视为创办一个企业,而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是创造性地开拓或者破坏旧有规则,进行针对性教育,以促进社会的创业氛围,培养创业者的方式。可以说,创业教育是一个基础性的、全球性的教育学概念,培养和提高学生(学员)的创业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知识等,承担着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职业化员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提高等重要支撑作用。凡是经济发达区域,创业教育都发展迅猛,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种途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梁葆真作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措施与途径》的主题发言,他认为,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认为,创业教育不仅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是要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可以走依靠创业教育推动创业发展的道路,在此背景下,创业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更大的责任。 梁葆真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需扩展功能链条,促进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的联动,集成创业教育、创业辅导、天使投资等;构建多元主体,充分发挥高校、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作用,强化创业教育机构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事业单位投入为主体的创业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创业服务窗口,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各种相关资讯服务;注重内容开发,加强实践与调研,加强创业实训,加强创业精神培养,激发创业热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实现教育改革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的推动”根本转变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刘洋作了《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思路》的主题发言,他认为,学生是公共教育服务的最终体验者和消费者。消费观引导下的广义教育资源供给与服务,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实现教育改革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的推动”的根本转变。而“高精尖创新驱动和鼓励学生创业创新”丰富和替代传统僵化、过时、单一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其中的关键。 刘洋分析说,产能过剩、就业供给不足倒逼创业创新,而创业创新也面临着传统教育模式、创业扶持监管不足、高校未能发挥充分支持作用、社会创业教育还较少等现状,因此需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点突破、经验示范,加快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转型,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创业教育,构建包容创新的学习型社会,普及中小学创业教育。 “与九年义务教育之于提高全民基本素质一样,将创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与政府责任,扶持创业教育优先、率先发展,尽快形成‘多层级、多类型、广覆盖’的创业教育格局,吸引更多人关注创业、主动创业,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来说无疑是一条破局良策。”刘洋总结说。 据悉,本次会议由《经济》杂志社中国教育研究发展中心、赛云九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经济》杂志社社长陈志强,副社长陈颖,《经济》杂志社中国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赛云九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世伟,中国陶行知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原副理事长滕纯,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中国城乡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梁葆真,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企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一杨,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刘洋,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袁军,中国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孙伟,长春信息学院副院长马维东,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职业教育产学研联盟常务理事张相林等专家出席了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