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海淀区区长于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海淀部分高校本科或将外迁 海淀区区长 于军 在北京人代会召开期间,海淀区区长于军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在与部分驻海淀的中央和市属大学沟通本科外迁的计划。而对于网络上对中关村创业大街咖啡凉了的调侃,于军表示“要充分相信中关村大街对创新创业的支撑能力”。 优化政府服务 推出创业会客厅 新京报:有人说,资本的寒意已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显现,创业大街的咖啡凉了,也有泡沫。对此,你怎么看? 于军:这些声音都是正常的,中关村在发展中一直伴随着非议。比如当年中关村刚出现时,就有人质疑这里是“骗子一条街”。 创业需要冷静,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这不是咖啡冷热的问题,而是这里能真正集聚创新创业者,要充分相信中关村大街对创新创业的支撑能力。 新京报:最近,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全国多地都在向创新创业发力,海淀如何保持优势? 于军:目前确实有很多制约我们发展的因素,土地空间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我们要把加速核心区建设作为引领海淀工作的一大方向,要把原来的理念和口号变成可实施操作的计划。我相信,在多年的积累之上,海淀更有条件承接国家先行先试的项目和政策。 同时,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改进海淀区的政策和法治环境等。此外,在简政放权的背景下,我们将大力优化政府服务。虽然作为基层政府,海淀区政府的权限很少。但是在构建服务性政府上,我们可做的地方却很多,比如我们推出来的创业会客厅等。 去年关停企业622家 新京报:根据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海淀区常住人口总量要比2014年下降15%左右,控制在312.6万人以内。对此,海淀区有什么计划? 于军:我们在梳理相关的执行办法和政策,具体的办法还在制定中,但方向非常明确。我们将配合国家和北京市的政策安排来设计,目前在边摸索边走。 具体来看,去年海淀实施实有人口信息采集核对,利用大数据开展人口动态监测。在全市3%人口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同步开展5%人口扩样调查,有望顺利完成北京市下达的年度人口规模调控任务。 去年,我们着手产业疏解和转移。比如在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上,海淀区拆除唐家岭村南违建公寓等违法建设165万平方米。 此外,海淀区严格执行市级新增产业禁限目录,调整退出9家工业企业,还清理整治集体土地上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企业622家。 今年,我们将推动天下城等12个有形市场关停撤调,涉及从业人员2万人。支持锦绣大地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实现仓储、物流配送等功能疏解至河北等地。 北京城市学院等高校有序疏解 新京报:海淀区高校集中,目前疏解工作进行的如何? 于军:在确保完成首都疏解任务之外,高校疏解工作的前提是要保持海淀区的科技创新生态,这是一个复杂的任务。目前来看,可能会对一些北京市属院校和中央高校的本科学生做调配。 我们将配合做好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工商大学等市属高校以及中央和市属行政单位有序疏解,同时将支持驻区高校将本科教育有序疏解至周边地区。我们正在和高校就此沟通,在做设计。 新京报:高校集聚也是海淀区的优势,如何在疏解的同时保持优势? 于军:首先,我们可以参考国际创新区域的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目前海淀区处于集成创新的阶段,我们要研究海淀发展的历史,回顾这些年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哪个方面,提高速度比较快就是我们聚焦引入的方面,也是人才的特点。 此外,要符合大规则要求,以水定人,以产业控人。我们确实要相对精确地做测算。最后,要摸清高校的发展基础状态和底数。 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