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抢红包异常火爆。成年人沉迷其中,不少“熊孩子”也加入了“抢红包”的队伍。“抢了两百多,一转眼全发同学群了。”家住济南市明湖小区的蔡女士最近很犯愁,她发现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晓宇迷上了“抢红包”,每天处于“随时准备战斗”的状态。 一次红包最低50元 小学生出手阔绰 晓宇今年上六年级,因为赶上本命年,收到的红包比以前多。“他的堂哥堂姐都在外地上大学,习惯用微信发红包,所以就给孩子包了一些,也就几十块钱。但这不像传统的红包,没法跟孩子收回来。”蔡女士说,起初以为孩子就存在零钱里了,也没在意。 最令蔡女士吃惊的是,“以为孩子们之间发红包,也就是小打小闹,没想到,孩子和同学建了‘抢红包专用群’,发红包的规则就是一次最低发50块钱,点名轮流发红包。”群里一共有23个人,几轮下来,晓宇此前抢来的200元压岁钱竟然所剩无几。 与晓宇一样,省城陈女士的女儿也因抢红包有了负担。“过年忙的时候,为了不错过同事发的红包,就让孩子帮着抢,没想到,现在孩子离不开手机了。” 此外,陈女士女儿所在的学校给孩子布置了一份年味作业,“根据春节期间见闻,记录你眼中的年俗。”女儿的作文倒是完成了,不过内容却让陈女士很焦虑。“除夕夜,爸爸妈妈都低头玩手机,原来过年就是一家人一起抢红包。有摇一摇、咻一咻……我也加入了抢红包的队伍。”在孩子看来,年俗已经变味,过年成了抢红包的节日。 家长可以让孩子 模拟成人生活开支 面对“余额不足”的寒假时间,不少孩子惊呼“还没抢够”。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医师郭公社分析,在大人看来,抢红包是一种娱乐性的游戏,动动手指就能够拿到钱,但对涉世未深的中小学生来说,很容易上瘾。 如何把孩子抢红包的心收回来?郭公社建议,孩子正处在建立金钱观的关键阶段,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模拟成人生活开支,买日用品,买菜、交电话费,告诉孩子家中的钱是怎么花的,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