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契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文化育人的途径与载体,应该成为高职院校自身创新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之一。
文化育人体系尚待完善
相比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比较短,文化的积淀相对比较弱,高职院校基本上还没有真正形成具有自身院校特色的、有效的文化育人体系。文化育人对高职院校来说,更显得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将文化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文化育人在高职创新发展中的支点撬动作用,高职院校应该在两个方面来系统推进。
构建体系。文化育人是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基本的体系才能系统推进。要凝练和营造具有高职特征、聚焦育人和学校个性的校园文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文化基础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教育,统筹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基础上的文化育人,在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师资队伍、校园文化、专业文化等方面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形成具有高职特色、院校个性的文化育人体系。
创设载体。要做到科学设计文化育人体系的建设内容,关键是要以问题为导向,重点针对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短板。比如通识教育课程、师资队伍、校园文化,以及专业层面的文化特质等,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在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中比较薄弱的方面,需要重点建设和突破。要避免改革的碎片化,通过对文化育人体系的内容框架、实施路径、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的系统设计,探索整体推进的工作载体与机制,使文化育人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落实具体。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经济社会与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确立文化育人从模块化到系统化的发展目标,夯实好三个基础,着力于三个提升。
文化育人,从基础做起
通识课程的基础。通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文明社会中健全的公民,加强通识教育是实施文化育人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可以将通识教育定位为基础能力教育、智性教育和公共认知教育三大功能,从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职业、人与文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等向度来建构课程,构建一个具有高职人才培养特征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识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可供学生多元选择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开发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在线课程、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通识课程的文化育人功能。
师资队伍的基础。文化育人是一项全员工程,既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教师队伍,也要提升全体教师的文化素质。对于专职的文化素质教育教师,要进一步明确他们的专业归属,使其对专业以及对应的职业岗位有深入的了解,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时有更好的专业或职业的针对性,更好地提升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师社会实践、企业实践和教学研究机制,引导教师深入学习职业教育理念、模式、技术,理解职业教育的内涵属性和“跨界”特征,理解带有区域文化烙印的学校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过程,感受区域文化、职业文化和专业文化,提升全体教师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文化环境的基础。具有深厚积淀和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文化育人具有重要的熏陶和浸润作用,通过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使校园环境更加优美、人文气息更加浓厚,育人功能更加完善;重点建设既有大学品位又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既传承历史文化又呼应时代主题的校园景观,使之成为提升师生文化素质、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媒体建设,在信息传播、文化建设、历史传承等方面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要聚焦育人拓展校园文化活动载体,通过“学校精神传承”“学校记忆”“校史文化教育”“校友讲坛”“教师讲坛”“企业家讲坛”“学生读书节”等活动,使学生融入学校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成效。
文化育人,提升的不仅是学生
提升专业育人。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要发挥“专业人文”的育人功能,实现能力、素质培养的双轮驱动。要将人文素质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专业文化建设纳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容体系中,以有效的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机制以及鲜明的专业文化探索现代职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关键是推动各专业培养目标的持续优化,具备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区域特征;以多元化和差异化培养为导向,推动各专业积极探索培养方式改革,丰富专业性的实践活动;健全专业教育与职业素养养成相融合的培养体系,以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来进一步丰富专业文化的内涵。
提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文化是现代大学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围绕学校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的探索,从高职共性和学校个性两个维度,从专业、课程、课堂三个层面,从积淀、熏陶、内化、传承四个功能来培育、凝练和传播学校教学文化。着重彰显和丰富“开放、创新、多元、分享”的高职课堂教学文化内涵,通过鼓励和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从学生心理和学习行为特征出发,创新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形成一批多元化教学模式,活跃学校教学创新的文化氛围。
提升实践育人。实践育人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要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融入区域行业企业,积极开展传统地方文化与现代职业文化相融合的实践育人。依托地方资源,共建类别细分、功能多样、各具特色的大学生实践基地。以传统地方文化、优秀企业文化为导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体验观察等主题活动,逐步形成融合地方文化、产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