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职场

旗下栏目: 教育热点 校园 留学 职场

河南省职业教育:锻造创业创新的生力军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2-18

  提起职业教育,有人想到的可能是成绩落后、疏于管教的孩子,或是满手老茧、社会地位不高的技术工人。许多家长费尽心思,宁愿让孩子在“高中—大学”的道路上挤独木桥,也不愿意其“沦为”职教生。事实上,普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大潮中可能处处碰壁,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企业常常抛出月薪过万的岗位,却找不到一名技术过硬的技工。一面是市场需求量大、企业用工荒;一面是应聘者吸引力低、大学生就业难……如此尴尬局面,凸显了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求加大投入,提高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目前发展状况如何?让我们走进河南,一探究竟。

  职业教育:

  产业升级的推动力量

  在河南信阳航空服务学校,有一个携程旅行网信阳呼叫中心,这是携程在北京、上海以外开设的第三个呼叫服务中心。之所以选址信阳,是因为这里投入成本低,并且有航空学校源源不断地输送训练有素的员工。2010级航空服务二班的赵伟峰已经在这里工作两年,现已是酒店预订部F1组的领班,综合月薪在8000元以上。他说:“我上学时在这里实训,毕业后直接来这里工作。像我这样的收入水平在信阳算很高的了。”目前,像赵伟峰这样的学生,信阳航空服务学校已向携程网输送500余名,平均月薪在3000—4000元。

  职业教育汇集的人群,大多是家庭经济条件不高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一个劳动力的成功就业,就意味着整个家庭的脱贫。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河南全省各类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将全部免除学费,惠及千百万贫困家庭。

  对于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产业转型中的河南来说,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经济、抓民生。长期以来,河南教育人口多,高校相对缺乏,就业压力较大。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沿海地区企业向内地转移的过程中,又面临着熟练工人严重缺乏的困境。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压力要求河南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介绍,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共有职业院校962所,其中高职77所,中职885所。职业院校在校学生210万人。高职、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0%和96%。自2008年以来,河南全省职业院校累计培养毕业生470余万人,开展职业培训2400多万次。这些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支撑产业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校企合作:

  就学即就业

  谈到职业教育,不得不提到德国。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倡导青少年既接受技能培训,又接受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的教育。“双元制”在河南的本土化实践之一,就是“校企合作”模式。

  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每个实训车间都印着“深化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这样的标语。今年三年级的郭广乾,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教室就建在厂房车间里,我们一边上理论课,一边就立马能上手操作。老师里既有专门的教授,也有企业工作人员”,他脱下满是机油的手套说:“我成绩不太好,但动手能力强,特别喜欢汽车,想去汽车公司或4S店工作。”

  只有保障就业,才能保证招生。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近年来保持着每年2000人的招生增速,成为河南省品牌职业学校,这都要归功于校企合作的模式。院长张震介绍:“建工厂式学院是校企合作的基础。通过‘引厂入校’,我们把企业的生产车间搬到学校,让学生参与到技术实训当中;通过‘校企共建’,我们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学与岗位的对接;通过‘送教入企’,我们在产业区建立教学点,为企业定向配送专业工人。”

  如果职业教育能够做到学校即工厂、学生即工人、老师即工程师,那么在产学研一体的环境中,学生的职业技术、老师的研发能力、学校的就业目标、企业的人才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数控技术专业的马晓楠正在车间里完成他的“作业”——数控铣床零件加工,他的老师张超在一旁指导。张超说:“数控专业就业率很高,像晓楠这样的,毕业后就直接可以去我们的合作企业双联金属制品公司工作。此外,校企合作后,我们也要去解决企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到企业中寻找科研课题,我们自身的进步也很大。”

  改革机制:

  教育与就业并轨

  传统职业教育在体制上的弊端可以用两个“两张皮”来概括。管理部门“两张皮”:职业院校由教育部门主管,技工培训由人社部门主管,还有一些培训资源分散在农业、民政、工会、残联、共青团等各个部门,各部门分头建培训基地,其效果可想而知;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两张皮”:职业教育不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就业服务不清楚学生资源和专业配置,往往造成教育和就业的脱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信阳市平桥区改革体制,成立了著名的“第一局”——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将教育局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能与人社局的培训和就业职能抽离出来,专门负责职业教育。这个局自2011年10月成立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计划投资8亿元,用地1156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训楼、餐厅、公寓、学术交流中心、行政管理中心、运动场的实训基地,在职教局的统一指挥下,目前已完成一半。实训基地既是学员技能培训的场所,同时也为企业提供免费的生产车间。

  杨建勇的电商大本营就是实训基地孵化的企业之一。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专业毕业之后,杨建勇选择回乡创业。针对信阳毛尖网上销售渠道不够通畅的问题,他启动了“何景明项目”。实训基地提供场地建设,职校学生输送人力资源,杨建勇保证技术与资金,三方共同搭建起一个互利共赢的平台。“何景明”信阳毛尖今年的销售总额已达600万元,目前又有30多家茶叶商主动上门,希望杨建勇帮助他们搭建网络供应链。

  信阳市平桥区区委书记王继军说:“以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为枢纽,以免费的中职教育和培训为两翼,以实训基地为载体,既解决了教育部门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人社部门的用工问题。只要把职业学校、培训机构、企业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生共赢的目标就能实现。”

  继续探索:

  完善现代职教体系

  职业教育在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勇于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并取得一系列突破的同时,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的束缚、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专业设置和人才成长渠道的不畅、涉农职业教育培训的欠缺……种种难题,还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探索解决之道。

  实现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等各层次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围绕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许昌市正努力从三方面完善职业教育的内部体系。一是推进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二是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发展,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三是推动中职学校提升发展,提供与产业相适应的劳动力资源。”许昌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春香说:“但是,在纵向贯通中,如何实现专业上、课程上、师资上的有效衔接,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横向融通”,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满足个人多样化发展需求,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工学结合模式在大多数职业院校充分开展,职校学生既能接受普通知识文化教育,又能得到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但是,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师资,尤其是工厂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程师,在学校中任教的还比较少。此外,部分职校生毕业时,只有学历证书,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影响就业。保证毕业生双证齐全,还需要继续努力。”郑州城轨交通中专学校校长于存涛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各行各业的实用人才,职业教育的作用非同小可。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12日 18 版)

责任编辑:人民日报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