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代表委员手记]张志勇:每个社会成员都是教育者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2016年教育工作时这样强调。听后,我很受触动。 作为一位在教育战线工作了30年的代表,我对总理强调家庭、学校、社会要与政府共同承担起孩子们安全健康、成长成才的责任,有着很深的切身体会。今天,做教育工作难在哪里?说实话,不在学校,不在教师,也不在校长,而是难在家庭乃至全社会对教育的一种非理性的、极端功利的教育需求,已经“绑架”了教育本身。 最近,国内不少媒体对以色列这个创新国度进行了一系列报道。犹太民族约有1700万人,不到世界人口的0.3%,但犹太裔科学家获得的诺贝尔科学类奖项,却占总数的22%以上。支撑以色列这个国家创造活力如此强大的“基因”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与以色列民族优秀的家庭教育传统不无关系。从孩子一岁开始,犹太家庭的母亲就开始讲述《圣经》和《塔木德》这两本书里的故事。孩子年龄稍长,母亲就会翻开《塔木德》,把蜂蜜滴在上面,让小孩去舔,这种仪式的含义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会从读书中获得知识。同时,孩子放学回家后,以色列父母最关心的,不是孩子在学校考了多少分、排第几名,而是孩子今天发现了什么问题,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有一句名言: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手里,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不能不说,以色列家庭重视从小培养孩子阅读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传统,为这个国家提供了创新“基因”。 一个国家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事,而且是全社会的事。准确地说,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不仅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学校教育系统,更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社会教育系统,尤其是这个国家的社会教育理念。每个社会成员都是教育者,都承担着教育角色,其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对教育的认知和支持水平,会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影响甚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准和人才培养质量。 令我特别激动的是,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了家庭、社会与学校以及政府一道,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承担神圣使命的号召。今天,家庭教育需要与学校教育“同心”,就是要共同为保障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家庭教育需要与学校教育“同向”,就是要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方案方面保持一致;家庭教育需要与学校教育“同力”,就是要在为孩子们提供教育机会和课程资源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家庭教育需要与学校教育“共治”,就是在教育治理方面要形成合作共治的新格局,学生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 2009年以来,山东省全面推进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以家庭委员会建设为组织纽带,全面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从全国来看,家庭教育缺位、错位、功利化等问题,仍较为突出。提高家长素养,加强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