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跌倒了也要继续前行(留学素描)
转眼间,我已经在加拿大留学两年了。回顾过去的两年,还是有诸多感慨的。 我们学校有一个很棒的传统活动,这个活动旨在为国际学生提供提前两周来到学校适应环境的机会。刚来这里的时候,我的口语不是特别好,经过和同一层楼的两个中国留学生畅谈,我的紧张感也就一扫而空了。后来高年级的宿舍长组织我们搞活动,全体国际学生一起在宿舍外的草坪上玩游戏。他们基本上全说英文,语速又很快,那种感觉就跟看无字幕的美剧似的。 等到正式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教授讲课还是比较好懂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他们为了讲得比较清楚,虽然有口音,但是语速偏慢。二是一般上课的时候都有幻灯片课件,这样就比完全依靠听要好很多。然而跟本地学生交流是比较痛苦的,他们的语速非常快。所以,想要跟他们正常交流,一定要勇敢地勤加练习。 在国外大学,学生确定专业不像国内那么早。在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大一时,学校是不划分具体专业的。所有学生都上一样的课,以数学、物理为主,再加上化学、计算机之类的课程。国外大学课程的侧重点也和国内不同,比如国外学生在大一的时候比较重视物理课。在国外,物理课上除了介绍基本知识之外,还考验常识的积累程度。而一道题的答案正确与否,不仅仅看数值和单位是否正确。如果你觉得别人的答案不对,也可以给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正确的话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在课堂上,教授十分鼓励讨论和发言。我有一个同样来自中国的同学,在一堂课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但是他中途突然卡住了。本以为老师最多等一小会儿,就会请别的同学来回答。但是老师却给了他一段时间去思考,并且鼓励他。最后,那个同学实在答不出来,教授才请别的同学帮助他完成了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感觉国外的课程更偏重于实践,而国内更偏重于理论。出国之前,我看过一些国内大学课程的教材,发现国内的教材要偏难一些。 我的专业是电子工程,有大量的实验要做。因为课程有些内容比较抽象,老师讲完后我也只是一知半解。只有等到做实验的时候,慢慢琢磨尝试,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终于领悟到那些知识的真谛。现在回想起来,做实验的日子真的非常痛苦,但是学到的东西却让我受益终生。每个实验都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过程中不断地出错,调试,再出错,再调试。 有时候,我确实很绝望。自己花十几个小时做出来的东西,可能因为一点儿问题就报废了,我不得不四处求助。然而,每个人思路又不完全一样,别人能提供的帮助也是有限的。最后,我还是要自己想办法去得出数据与结论。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实验在夯实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我的知识,磨出了我的耐性。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在国外,各种事情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远离了父母的保护伞,一定要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自己犯错。但是在犯错的同时,也要学会改正错误。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行,一定会有最美的风景等你去欣赏。 (寄自加拿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2月25日 第 07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