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医生培训周期长,‘二孩时代’等不起。”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李秋在北京建言,稳定现有儿科医生队伍,是解决“儿科医生荒”的当下之策。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14岁以下儿童逾2.2亿人。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85后”进入生育旺盛期,儿科资源如何应对备受挑战。去冬今春以来,国内多个城市先后曝出医院儿科停诊限诊的消息。一时间,儿科医生短缺、人才缺乏、儿童看病难等问题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儿科医生难啊。”李秋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多个场合表达了自己的忧心。李秋说,我国儿科医师仅有11.28万名,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生仅为0.53名,儿科医疗人力资源不足形势严峻。除了儿科医生不足外,儿科专业技术人员(放射、超声、检验、麻醉等)及儿科专科护士量也存在较大缺口。 “大型三甲儿童医院病人人满为患,综合医院儿科病房生存难、儿科人才留住难。”李秋称,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儿科临床医疗技术资源分布不均衡、能力不均匀、设备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这一现象在偏远、落后地区表现尤其突出。 国家卫计委今年2月提出包括在8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招生等四项措施改善儿科医师短缺现状。而“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已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李秋认为,长远看上述做法可有效解决“儿科医生荒”,但当下最重要的是稳定现有儿科医生队伍。 李秋建议,加大对儿科医生及专技人员的培训,加速提升儿科医生队伍的服务功能,起到缓解“儿科医生荒”的矛盾。政策层面上增加儿科医师的职称、晋升、收入支持力度。各级医疗机构在收入分配上要向儿科倾斜,保障儿科医生的合理待遇。改革儿童医疗收费项目,确保儿科医护人员的人力及技术资源价值体现。 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大儿童专科医院的建设与投入,逐步试点推行分级诊疗。李秋说,补充基层儿科医生数量、尤其是提高儿科医生的诊治能力,是实现分级诊疗和解决“看病难”的良方。 (责任编辑 :支艳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