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已经3个多月了,不少家庭都积极备孕准备生二孩。然而,怀孕难、易流产、出生缺陷多、孕产风险大等众多拦路虎,让不少人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再次生育。 在此背景下,一些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纷纷应势增设“二胎咨询门诊”,专为计划生二孩的家庭“把关”。由此,一个具有特色的医科“二胎备孕门诊”诞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率先提出“二胎门诊”概念的,并非大型公立医院,而是那些高端私立产科医院——“单独二孩”政策出台时,成都玛丽亚妇产儿童医院就率先打出这一概念,吸引“高龄高危”再生育人群关注。也就是从那时起,“二胎门诊”这个亘古未有的医院科室,在中国各大医院应“孕”而生。而在还没有设立这个门诊前,很多想要生二胎的夫妻在医院绕了半天,也不知道挂哪个诊室的号去哪里就医。因此,“及时应景”的“二胎门诊”备受再生育人群的青睐与赞赏。 镜头1:解读 为什么要把“二胎门诊”单列出来? 如前所言,“二胎门诊”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创举”、亘古未有的医院新兴科室。那么,为什么要把“二胎门诊”这个类属产科的科室单独设立出来呢? 在全国率先开设“二胎备孕门诊”的成都玛丽亚妇产儿童医院院长曾蔚越教授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最初几年,会有大量大龄孕产妇出现,而高龄孕产妇将面临7大临床问题:生育能力下降;流产几率高;出生缺陷高;产儿并发症增加;产后出血增加;高龄再生育的妊娠并发症;高龄再生育的妊娠合并症等。 据了解,曾蔚越教授原是四川大学华西附二院产科主任,他在倡导开设“二胎门诊”之初时就指出,面对即将到来的高龄孕妇所占比例的提高,为降低高龄产妇胚胎/胎儿发育异常及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必须尽快开设“二胎门诊”,通过“二胎门诊”对该人群的孕前评估与指导、孕前优生咨询、生殖技术的应用、孕期优生咨询与产前诊断、高危妊娠的诊治与产后随访等,贯穿于一个完整的医疗保健服务过程中,为有再生育要求的妇女提供全程咨询、检查、评估及指导。必要时也可以进行专家会诊,从而有效拦截“高龄高危”的意外发生,有效降低胎儿发育异常及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镜头2:观察 看二胎门诊,不少人是来看“还有没有机会” 据坐诊医生介绍,“二胎门诊”开设以来,来问诊的人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我还能生吗”,特别是35岁以上的女性人群。排名第二的问题是“二胎是顺还是剖”。面对这些问题,医生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人作出个体差异的回应。“二胎门诊”医生指出,女性怀孕后子宫会不断增大,子宫肌纤维被伸展拉长数百倍,临产时子宫强烈收缩娩出胎儿。如果子宫正常,完全能够承担起这样的“重任”。但如果头胎是剖腹产,二胎就很容易发生瘢痕子宫,在胚胎生长、子宫增大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生破裂。“如果孕妇不及时做产检,不详细了解子宫状态,二胎的风险无疑会增加很多。另外,25到30岁女子的流产率为15%,40岁以后则高达40%,所以二胎如果怀上了,能不能保下来,还需要很多知识储备才行”。 镜头3:个案 二胎门诊医生把脉 生二孩应做哪些检查? 玛丽亚妇产儿童医院曾蔚越院长介绍:从优生学上讲,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28岁。35岁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子老化,容易造成死胎、死产或畸形,新生儿先天性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也会增高。曾蔚越院长说,临床上把年龄35岁以上的产妇归为高龄产妇。年纪偏大的妈妈,孩子容易在宫内发育迟缓和早产,所以计划怀二孩最好不要超过35岁,提前做好孕育计划和准备。 如果40岁以上也想生二胎,就要提前进行全面检查。高龄产妇应缩短检查间隔时间,从确诊怀孕开始,每半月检查一次,并要特别注意血压和尿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异位妊娠或妊娠期高血压等。自第3个月起,每周检查一次,发现胎位异常,应请医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矫正。 另外,高龄产妇整个孕期要比一般孕妇还要更为谨慎,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加强保健。怀孕后严格按照要求产检:11——12周B超胎儿NT检测,14——16周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畸形筛查,22——26周三维或四维彩超检查。必要时,怀孕20周后做羊水穿刺。 有些高龄初产妇自确诊怀孕后,就忧心忡忡,担心分娩时会出现问题,这种不良心理对孕妇和胎儿都很不利。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只要产妇积极与医生配合,听从医生指导,完全可以平安分娩。为确保母子安全,高龄初产妇应比一般孕妇提前几天到十几天入院待产,具体时间可根据孕妇不同情况,由医生决定。(吴筱颖) (责任编辑 :支艳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