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银色产业

旗下栏目: 健康要闻 名医名院 中医中药 银色产业

广东省政协委员呼吁重视儿科医生告急现状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广州日报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2-05
原标题:莫把“少司命”当“小儿科”

广东省政协常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育处处长秦鉴高举“少司命”关键词发言。广州日报记者乔军伟 摄

“难道我们还不如当初的楚国人吗?”昨天下午抢麦环节,广东省政协常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育处处长秦鉴高举“少司命”关键词成功夺取第三麦发言。

秦鉴解释,电视剧《芈月传》中,楚国人会虔诚祭拜“少司命”,在他眼中当代的“少司命”正是我们的儿科医生,目前儿科医生告急的现状急需得到重视。

千名儿童儿科医生数量

中国:0.26人(有说0.43名)

广东:0.46人(2011年)

美国:1.4558人

(数据源自秦鉴提案)

“全国儿科医师协会2年前曾做出一个调查,调查全国儿科医生的缺口按照发达国家人口的比例,缺口是20万以上。”根据现有的医学院校培养儿科医生的速度和能力,未来5年我国只能培养5000个儿科医生。

——省政协委员、珠江医院院长 曾其毅

儿科医生

招不进留不住

去年12月14日,广州一家三甲医院被迫暂停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症患儿,事件引发热议。

“八年制学生第六年选择专业时没有人选择儿科;举办面对优秀本科生的免试研究生夏令营80名营员中,在选择意向专业时没人报儿科。与此相对的是,各个医院的儿科人满为患,候诊时间很多需要5小时以上。”秦鉴提案中指出,儿科医生的缺口很大,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有政协委员忧心忡忡地反映,广州某著名大学的多家附属医院在儿科人才的招聘、培养方面都面临同样尴尬局面。新院区开张需要招聘十几个儿科医生,反复进行3轮招聘才勉强找到还算合格的毕业生。招聘来的医生,也存在培训期间不堪重负不辞而别,或者培训期满后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的现象。

“儿科医生缺乏的趋势是肯定的,一是儿科医生的缺乏,二是培养能力的不足,近年以来这个矛盾还在加剧!”省政协委员、珠江医院院长曾其毅表示,他所在医院也存在儿科医生缺乏情况。

原因

科室不盈利 医生待遇低

面对各家三甲医院对儿科门诊限流的情况,医疗组委员们认为这与儿科一直无法盈利、儿科医生普遍待遇不高相关。

医院以盈利考核为主

长期以来医院儿科的收支一直呈现负数,医院从收支盈利角度权衡,就有可能将儿科“砍”掉。

省政协委员、暨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柏志全分析,经济原因也是导致儿科告急的一大因素,“现在医院的各个科室都有经济指标。”他表示,儿科的特点是手术和用药量都较少,儿科医生没完成任务奖金就会少。

据了解,目前医院都根据收支的情况来决定各个科室的发展投入和员工奖金。结果导致绝大部分综合医院儿科收入减支出后为负数,医改不到位存留的“以药养医”模式,也致使医院不愿为“小儿科”投入更多。

付出收入不成正比

儿童身心变化的复杂性,需要医护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加以观察、监护,使儿科成为“劳动密集型”科室。柏志全委员说:“近年来医患关系较紧张,加上年幼的儿童自己不会表达,家属对医生的配合度就低,医生的压力就会大。”

“赚钱不多,投诉不少”是儿科医生最常见的抱怨。在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的当下,儿科首当其冲,一人生病,六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陪同,医护人员稍有疏忽便可能引发冲突,导致儿科成为医疗纠纷的高发区。

医疗规划缺乏前瞻性

秦鉴在提案中指出,在经济迅猛发展和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国家和地区,都会出现儿科医生的缺乏,例如中国台湾地区多年前就出现儿科医生缺乏的情况。广东省每年需要培养多少儿科医生?谁来培养?如何培养?没有哪个部门来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许多公立医院疏于儿科的发展,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及时进行制止和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引导。

建议

设立政府补贴 取消经济考核

1 “要尊重儿科医生的劳动”

刘思德委员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补贴要占主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政府的津贴可以发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要尊重儿科医生的劳动。”他建议,医院不能仅仅考虑医疗效益,要将医生的工作量和医疗水平纳入考核,取消经济指标的考核。

2 设儿科学院加大培养力度

委员建议,政府要合理配置医疗培训资源,并加以前瞻性的引导。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做相关的调研和全面的分析,尽量提出一定时期内需要培养的儿科医生数量,明确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曾其毅委员表示,现在国家已经鼓励医学院校加强儿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南方医院和珠江医院第二临床学院正在申报重开儿科专业,现在正在审批中。曾其毅认为,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在医学院建设儿科学院。

3 营造宽容的社会舆论环境

柏志全认为,解决儿科的问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社会舆论的问题。舆论环境要宽容,导向要正确,不要把一些社会问题推到医生或医院身上。医生不是万能的,总是有治不好的疾病,舆论不能把个例当作普遍现象。

4 不可借鉴专家下沉做法

那么儿科可否借鉴专家下沉到县级医院的做法呢?秦鉴表示,在儿科这种需要团队合作的科室,专家下沉比较难。像大型三甲级医院,是儿科、妇科、化验等一系列科室都很强,单独一个专家去下面地县级医院坐诊意义并不大,必须整体提升下级医院的儿科医疗水平。(记者王晓全、杜萌、林静)

 
责任编辑:广州日报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