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今天的中国,我们求知若渴”——系列纪录片《中华的故事》火爆英伦的背后 系列纪录片《中华的故事》火了!与西方媒体以往的一些制作不同,这部系列纪录片从普通中国人的视角追溯中国过去4000多年的历史,讲述中国从古代夏商周到改革开放时代的巨大历史变迁。《中华的故事》撰稿人兼主持人迈克尔·伍德说,中国历史文化是令世界观众着迷的主题,关注中国不需要理由,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历史很重要。究其背后原因,正是因为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西方媒体和公众越来越需要公允、平实地重新把脉和认知中国。 “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通过视觉形象向西方普通观众讲述一个真实而客观的中国” 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公共电视网(PBS)联合制作的《中华的故事》今年1月21日起在BBC二台黄金时间段开播,共6集,每逢周四播出,每集1小时,持续至2月25日播完。选择在中国农历猴年来临之际推出,不仅收视率颇高,而且为走进英国的中国春节增添了喜庆,促使更多英国人对中国传统春节感兴趣,营造了中英文化交流的浓浓氛围。 记者认真观看了这部系列纪录片。《祖先》《丝绸之路和中国船舰》《黄金时代》《明朝》《末代王朝》和《革命时代》,从中国古代夏商周到如今的改革开放,纪录片每集聚焦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从普通中国人和中国家庭的角度寻访各个历史时期在当今时代的投影,通过中国各地百姓的所见所闻来探索其祖辈所经历的重要历史事件,充分展示了中国在文化艺术和科技等领域的成就,包括丝绸、陶瓷、青铜器、书法、绘画、玉器、园林和影响世界的古代科技发明等。 伍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部系列纪录片的受众是普通的西方观众,而不是学者或对中国有比较多了解的人,因此,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通过视觉形象向西方普通观众讲述一个真实而客观的中国,十分重要。记者也注意到,纪录片中的许多画面堪称唯美:扬州的明月,杭州的西湖,喀什的沙漠……仅在扬州,摄制组就拍摄了马可·波罗纪念馆、史可法纪念馆、广陵古籍刻印社、双博馆、瓜洲古渡、扬州评话和扬剧等10多项与当地历史、文化有关的内容。“我们想通过扬州的扬剧、评话等地方文化,将扬州文化展示给全球观众。”伍德说。 伦敦政经学院教授西蒙也观看了《中华的故事》。他认为,这部系列纪录片新颖讲究,视角独特,以相当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中国的历史和传承,是一部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好片子。 “跨越了信仰与民族的鸿沟,感到一种难以言喻、震撼心灵的力量” 伍德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也是知名历史学家。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喜欢遥远的东方文化,喜欢中国历史、中华文明。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大学时,伍德就到访过中国的多座城市和乡村,中国秀美的自然风光让他陶醉,流连忘返,中国历史与社会的变迁,更令他深感兴趣。随着对中国研究的不断深入,拍摄一部全面反映中国的纪录片的想法,不断在他的脑海中萦绕。 2007年,伍德写下50多页的《中华的故事》拍摄方案。他和制作人丽贝卡·多布斯把方案交给美国合作方,对方也很感兴趣。然而,由于其他项目拖延,这部系列纪录片直到2013年才正式开机。多布斯认为,在西方几乎还没有介绍中国历史的优质电视节目时,拍这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正当其时,因为中国如此重要,现在正是西方需要了解中国的时候。 伍德坦言:“拍摄这一系列纪录片是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场不可思议的探险,对今天的中国,我们求知若渴。”在长达3年的拍摄期里,伍德和他的团队去过中国12次,先后到过北京、无锡、西安、开封、曲阜、延安、扬州、哈尔滨、桂平、喀什等地,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 “一个时代滋养一种气质。”纪录片中,行走在洛阳街头的伍德感叹道。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和丽景门等,都被记录在镜头里。摄制组走进一个售卖文房四宝的临街店铺,伍德亲切地称之为“阿拉丁的藏宝洞”。他还把街头艺人刚刚写就的杜牧名句“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翻译成英文,并由衷赞叹:“多么美好的诗句,多么美好的诗句!” 在气势磅礴的龙门石窟前,摄制组一行惊叹不已。伍德站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前时,忍不住脱口而出:“终于可以想象中国唐代的繁荣与昌盛!这种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感受,使我跨越了信仰与民族的鸿沟,感到一种难以言喻、震撼心灵的力量。” “西方人要想真正了解中国的现在和未来,就必须了解中国的过去” 英国小学教科书中涉及中国历史的内容并不多,仅仅只会稍提一下商代的青铜器,高中课程中更没有与中国历史相关的内容。伍德认为,英国公众对中国历史了解太少是个问题。“中国既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新兴大国,西方人要想真正了解中国的现在和未来,就必须了解中国的过去,这也是我们拍摄制作《中华的故事》的出发点,”伍德告诉记者。 BBC近年来播出了不少以中国为主题的纪录片,但遗憾的是,那些纪录片大多是以西方人惯性思维评价中国,甚至对中国受访者的讲话断章取义。《中华的故事》则在拍摄中尽量让中国人自己来讲故事,尽量客观中立地讲述中国历史。不少看过这部系列纪录片的中国网友注意到,连出镜的考古学家和天文学家,也几乎清一色是年轻华人,“这说明BBC还是有变化的”。 多布斯说,逐步强大的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现在正是西方需要了解中国的时候”。BBC国际部曾委托国际民调公司“全球扫描”对全球24个国家约2.5万人进行调查,询问他们眼中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结果显示,英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正快速改观。 2015年,英国人通过投票直选出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议员,这是在英华人地位提升的反映。英国已连续多年在中国春节到来时发行有关中国生肖的纪念邮票和纪念币,英国首相府、相关部委和机构竞相举办中国新春招待会,也表明英国人对生活在这里的华人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折射出中国的正面形象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这些对英国媒体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西蒙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本报记者,英国仍需要对中国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中华的故事》将对此大有助益。有消息说,英国中学将从明年开始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列入教科书。这是除了汉语教学外,在英国普及中国文化的又一项举措。(驻英国记者 黄培昭 本报伦敦2月2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