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国内

旗下栏目: 广东 国内 国际 时局 理论

中国青年报:如何通过朋友圈了解一个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中国青年报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2-28
原标题:如何通过朋友圈了解一个人

  可以说,朋友圈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和兴趣偏好。

  有的人朋友圈里充满了诸如《告诉你谁是“朝阳群众”》、《2016年中央决定的这些事关系到你的收入》这类时事热点,或者《空腹时这些食物就好不要吃》、《营养学家是这样逛超市的》这种养生信息。虽然他们转载时很少发表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但不难看出其热衷时政新闻和重视养生的偏好。

  有的人喜欢将朋友圈打造成自己生活的现场直播——晒旅行中的见闻及美食,晒很萌很可爱的孩子,晒DIY的甜品,晒好友聚会的照片……他们愿意讲述和表露自己的生活,作为旁观者,我们也能推测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乐于分享的。即便同样是讲述自己的生活,有的人喜欢晒幸福,有的人喜欢聊自己的糗事,有的人喜欢评价别人、吐槽抱怨,有的人喜欢发鸡汤、讲大道理……这些都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开放程度,以及他愿意以一个怎样的形象出现在朋友面前。

  通过朋友圈,我们可以对人有一个速写般的印象:或开放或封闭,内心世界或丰富或苍白,对某方面的信息或关注或冷漠等等。总之,透过朋友圈这面镜子,足以勾画出一个人的大致轮廓。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在解读别人的朋友圈时,也不可避免地掺杂了自己的主观认知和情感。

  看到有人在朋友圈里晒幸福、秀恩爱,如果你自己的心理处在高能量状态,也就是说,你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比较满意,处在一种平静而愉悦的心境中,就会更倾向于对此点赞和祝福;但如果你的心理正处于低能量状态下,正为一些不顺心的事情苦恼纠结,在看到别人享受快乐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在心中生起委屈和沮丧,甚至会因为觉得人家在刻意炫耀而感到有些生气。这些都是很可以理解的情绪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地将这种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归结于引起我们情绪反应的那个人,这甚至会微妙地影响我们和朋友在现实中的相处。如果没有觉察自己的情绪反应,也没有对这种情绪做处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可能“莫名其妙”地不喜欢一个人。

  举例来说,很多人都不喜欢朋友圈里的推销行为。天天被各种奶粉或化妆品刷屏,让你恨不得把这个朋友彻底拉黑。但如果有那么一天,你真的需要买一款粉底液时,还是会特意到这个人的朋友圈里询价比较一番——那个曾经让你生厌的人已经成为一份人际资源,为你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便利。

  可见,当你刷朋友圈时,不仅需要对自己的情绪多一些觉知和控制,也要尝试学着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以免让自己现实的人际关系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还有的人,徘徊在“发朋友圈”与“不发朋友圈”之间,内心会有小小的冲突。我就曾遇到过一个女生,说起某人在朋友圈里发的内容,大家都会纷纷点赞,还留下积极友好又温暖的评论——这让她看到后很是羡慕。她特别渴望那种被大家关注和关心的感觉,可是她平时并不会经常发朋友圈。她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生活不够“高大上”会被大家笑话,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的隐私泄露。于是她来问我,发朋友圈到底该保持怎样的开放程度才好呢?对于这个问题,真的难以划定统一标准,唯一可参照的就是自己内心的感受,以你最舒服的方式来做就是最适合的。

  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而朋友圈则是一个虚拟的社会支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可以任意选择让自己的生活对什么人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这一点。因此我们也可以借由这个平台来认识自己的心理界线,选择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去呈现自我,并获得支持和认同。

  有的人包容性比较高,哪怕朋友圈中存在各种“异己”都觉得无所谓;而有的人在这方面很有“洁癖”,认为朋友圈只能是“朋友”圈,于是会毫不留情地屏蔽掉看着不舒服的人。实际上,这两者都无可厚非,关键是要明确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界线在哪里。

  通过这样的思考,你就可以利用在虚拟世界的权限设置来进行选择和管理——这个过程反过来可以帮助你去认识自己的心理界线。当我们将在虚拟世界的“练习”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就可以学会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依据自己的心理界线和心理适应程度来经营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责任编辑:中国青年报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