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奔驰晒钻戒“求捐款”能不引争议吗? 背景:近日,有绍兴网友在朋友圈看到一则募捐消息《好心人,感谢您帮一下我的白血病女儿》。消息是浙江绍兴一名姓宋的女士发的,希望能募捐30万元。很多人看到后都在转发并捐款。然而,有人添加求助女子的微信后,发现其开奔驰、晒钻戒。 华商报发表高亚洲的观点:如果一开始帮扶者就知道这些信息,他们可能会据此做出另外的判断。毕竟,能开着奔驰,戴着钻戒,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境地。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女孩的父母该不该开奔驰,该不该在朋友圈内晒钻戒,而在于我们当如何规范网络募捐求助?要知道,这些年来,各类骗捐事件层出不穷,伪造事实骗得同情心,固然恶劣,而如这种“网络募捐晒钻戒”,或是最近同样引发关注的“剩余捐款占为己有”,从某种意义上说,又何尝不是一种骗捐呢?而这些现象的泛滥,原因正是在于缺乏制度路径内的规制,一些现实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比如谁有资格开展网络募捐?网络募捐是否合法?募捐款该如何使用?募捐者的信息真实性如何保证?如何界定骗捐等等。 新京报发表戴先任的观点:宋女士丈夫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女儿生病,不代表我老婆就要穿10元一件的衣服”。可问题是,开奔驰戴钻戒与穿10元一件的衣服可是有天壤之别。开奔驰的别让穿10块钱衣服的人给你捐款。宋女士是通过某众筹平台发起众筹,近两年,通过众筹平台进行“爱心众筹”,成了民间爱心行动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但此类众筹平台,往往是民间自发组织,不少平台对申请人缺乏严格的审核,这就可能让一些人钻了空子,导致一些诈捐、骗捐事件的出现。要将众筹平台等一些民间慈善活动导入正轨,需要加强平台建设与管理,这样才能让各种民间慈善活动传播正能量,避免爱心受伤害。 小蒋随想:不幸患病,值得同情,但同情不等于旁人就有义务捐款。捐款的发生,一方面是基于遭难者在经济上面临不可承受之重,另一方面必然是捐款者在具有充分知情权下的自愿行为。一边求捐助,一边买并晒钻戒,怎能不让人产生是不是真差钱的疑问,还会引发捐款到底会被用于何处的联想,爱心人士难免觉得被愚弄。更令公众上火的是,宋女士的丈夫还理直气壮,自认为买钻戒合情合理,这算不算“过河拆桥”?据说,这家人已卖掉奔驰车,住房也抵押给银行。这种“据说”显然也需要求证……不得不说,当下无论是国内的官方慈善,还是民间募捐,都存在种种“粗糙”之处。这一方面需要慈善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专业人士致力投身。微软帝国前掌门人比尔?盖茨转行做慈善,绝不是“大材小用”,这也印证了慈善是个“技术活”。 瘫痪迷糊老太被“绑”到银行所为何来? 背景:89岁的黄老太瘫痪在床多年,如今她却被迫外出,家属为此还把她绑在轮椅上。原来,她得亲自去农业银行补录自己的高龄补贴发放卡资料。银行解释称,上门服务只针对意识清晰的特殊储户,老人若意识不清,上门时无法签订委托书。 京华时报发表张枫逸的观点:早在2009年1月,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工作委员会就曾下发《关于为严重老弱病残等特殊客户做好人性化服务的紧急通知》,要求开设特殊客户绿色通道,做好柜台延伸上门服务,“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做好针对确不能亲临柜台的严重老弱病残等特殊客户的柜台延伸上门服务”。但从现实情况看,一些银行的上门服务仍形同虚设,离真正的人性化相距甚远。据给黄老太办业务的农行网点负责人介绍,他们的上门服务只是和客户及客户委托人沟通,签订法律认可的委托协议,然后由委托人拿着委托协议到网点办理业务。像黄老太这样意识不清的,无法签委托书,只能让客户亲自来营业厅办理。先不说,这种所谓的上门服务只是签订委托协议,并非公众期望的柜台到家,单是“意识清楚的可以上门服务,意识不清的无法上门服务”,就让人搞不懂,这是什么逻辑?如果老人意识清楚、行动方便,完全可以在子女陪同下前往银行办理业务。真正需要银行提供上门服务的,不正是像黄老太这样的特殊客户吗? 小蒋随想:瘫痪的黄老太的意识已然不清晰,难道被“绑”到银行柜台就能“清醒”?说白了,补录信息、代领高龄补贴终归都要通过黄老太的家人。而要验证家人与黄老太的关系,凭双方的身份证与户口本等证件,完全可以搞定。银行非让家人把黄老太弄到银行,说得不好听点,就是“脱裤子放屁”。如果银行就是不放心、怕引起争议,派人上门去黄老太家里核实,与把黄老太弄到银行的效果是一样的,但上门服务显然可以免去折腾老人的大费周折,这才是真正方便客户。其实,很多事怎么做更妥当,思维正常的人都明白。只不过,知道是一回事,做与不做是另一回事。幸亏银行没要求证明意识不清的黄老太是否同意由家人为其补充信息并代领高龄补贴,否则,那将是个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