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0日,对于中建铁投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1400余名员工来说是值得铭记的时刻。 这一天,中国共产党中建铁投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五年筚路蓝缕,书写了承载与超越的华彩篇章; 五年风雨兼程,见证了发展与进化的激情岁月。 过去的五年,轨道交通公司以“市场品牌最响,综合效益最好,管理体系最强,团队文化最优”为目标,坚持高质量党建领航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专业能力锻造核心竞争力,精益建造铸就品牌,闯出了一条自信自强、勇搏激流、走在前列的奋进之路。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轨道交通公司党委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置于首要位置全力推进,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心系“国之大者”,把握政治方向,对大局、大势和大事看得清、辨得明;提升政治能力,对重大原则、重大立场和重大利益把得牢、守得住;压实党建责任,对该做什么?怎么做?想得透、做得实。打造“建证·红细胞”党建品牌,深推“四型”党支部建设与“1+2”党员先锋工程,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激发,党员的担当意识不断增强。 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公司积极投身世纪疫情防控,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建“雷神山”“福香志愿者之家”“河套医院”等抗疫应急工程,深入封控区协助地方开展疫情防控,切实履行央企社会责任。打造“蒲公英”志愿服务品牌,走进震后山区汶川县、广西边远山区天峨县等地,开展环境保护、助力乡村振兴、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300余次,动员公司党员干部捐赠创办“文秀班”,帮助5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有力彰显央企担当。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 轨道交通公司立足企业人才数量、质量、结构需求,实施“人才强企”计划,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完善人才价值评价体系,持续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环境,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五年来,累计引进人才1000余人,本科生占比81.4%,硕士研究生占比18.6%,双一流院校占比39.5%。公司本科以上学历从55%提升至65%,中级以上职称从8%提升至15%。坚持“五湖四海、用人唯贤”,招聘基础设施专家型骨干人才200余人,涌现了全国首届盾构工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省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批典型人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敢闯“无人区”,敢拔“硬钉子” 作为轨道交通建设的新生力量, 起步阶段的轨道交通公司基础弱、家底薄,团队不足300人,盾构机2台,建设经验少,竞争对手强,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念是前行的指引。 “敢”字立心:以“不破楼兰终不回”的志气和骨气,敢闯“无人区”,敢拔“硬钉子”; “专”字立身:专业、专注、专研,以思想过硬、技术过硬、品质过硬,锻造核心竞争力; “恒”字立业:坚守长期价值,一砖一瓦绵绵用力,一针一线久久为功。 2017年,轨道交通公司首战深圳地铁9号线二期工程。由于外部因素影响,盾构机打通隧道后无法在接收区间正常吊装,只能原路返回。盾构机全长80米,总重421吨,如此复杂的庞然大物,要在直径只有5.4米的狭窄隧道内,没有吊装辅助设备的情况下,将其“大卸八块” 拆解运出,其难度可想而知。 工期紧迫“等不起”,责任在肩“慢不得”。项目团队向一个个难关发起冲锋,历经29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无数的失败与失意,几近崩溃的煎熬与等待,一向“不走回头路”的盾构机通过“金蝉脱壳”的方式,实现了同一井口进出,创造了深圳地铁项目首例“洞内拆机”的行业奇迹。 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2019年,成都地铁6号线全线洞通节点在即,要求项目在60天内完成盾构机“五出五进”。“争先号”蓉NO.6盾构机体型硕大,相当于两层楼高、一个足球场长,调头区域侧墙距离站台仅12.5米,如采用传统的人工方法需要45天,且无法精准控制方向。项目团队采用物理仿真与BIM应用技术进行碰撞模拟,经过20余次试验,自主创新发明了可调节转弯半径的多功能台车调头平台,只用11天完成了盾构机调头,经专家鉴定,密闭狭小空间盾构机调头BIM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注能力建设,依托重点难点工程,与科研院校、院士专家团队等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借专家智慧,建起“最强大脑”,补足“能力短板”。经过不断的培育和积累,盾构近距离穿越技术、盾构切桩技术、复杂条件下盾构掘进技术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工法40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 一个个“首创”和“第一”,刷新着轨道交通公司专业能力的新高度。2021年,轨道交通公司在重庆地区和中建系统首次实现8.83m大直径TBM分体始发,专业能力再上新台阶,成为了中建铁投集团打造最具中建特色的轨道交通建设“王牌军”的主力支撑。
先做品质,后做品牌 面对有限的市场容量,轨道交通公司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秉承精益建造,先做品质、后做品牌,稳扎稳打、深耕市场。 2017年,公司首次提出“无破损、无渗漏、无错台”精品隧道。从原材进场、管片拼装、测量复核、盾构实操、质量验收、成品保护,全程以最高工艺与标准把控。在深圳市精品隧道观摩会上,隧道品质让前来参观的业内龙头企业赞不绝口,集体点赞!该项目也摘得中国建筑地铁类工程的第一个“国优金奖”。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2018年,公司再次升级品质,从“三无”到“四无”,要求成型隧道无泥、无水、无油等污染物。数字增添的背后,凝聚着轨道交通公司以品质为核心,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 在持续不断地改进中,成功经验的挖掘换来真正的创新。每一小步的积累,最终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2018年,成都地铁6号线秦松左线区间贯通。业主高度评价:“这是目前成都地铁项目标准化程度最高、质量控制最好的隧道。”在质量观摩会上,隧道工程获得了海内外贵宾交口称赞,“四无”精品隧道从此享誉内外,成为行业的新标尺。 品质立、品牌亮、事业兴。当梦想照进现实,呈现眼前的是奋力奔跑的坚实足印。 五年来,盾构机掘进里程40余公里,高峰期同步运行盾构机数量达到13台,企业规模翻了两番,累计获国家优质工程奖金奖、全国首届“盾构工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等省部级以上荣誉103项。
多元发展, 纵向升维 思深益远,谋定后动。轨道交通公司在聚焦主业、厚植专业的同时,积极向铁路、水利水务、高端房建等业务拓展,逐步形成轨道交通优先,多元发展的格局。同时以敏锐眼光和超强定力运筹帷幄,将发展锚点从横向扩张转向纵向升维。积极推进EPC模式,对内向深层次创新,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EPC即“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EPC方式符合工程建设客观规律,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的深度融合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此,轨道交通公司根据EPC的新理念、新模式,以品质为核心,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以换位思考、真诚信用为依托,打破“按图施工”的思维定式,开始了“按人的需求交付”的全面探索和实践。 经过3年时光的打磨与沉淀、8个项目的淬炼与提升,轨道交通公司逐步形成了“五步法”精益报建管理体系, “三级五线”计划管理方法,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施工规范等EPC项目新模式、新经验、新战法,一大批EPC项目管理人才脱颖而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轨道交通公司首个EPC项目——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园一期工程,创造了“当年设计、当年报建、当年开工、当年封顶”的开发区速度;树立了“零缺陷”、“零事故”、“零返工”、“零窝工”、“零浪费”、“零库存”的新标杆。36.2万㎡主体结构以平均4天一层的建造速度高效封顶,施工周期缩短1年,为业主节约成本600万元。 据项目业主介绍,EPC模式最大的优势是“省钱、省时、省力、省心”。总承包单位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强化设计责任,减少工程变更、争议、纠纷和索赔等环节的耗费,实现业主对项目成本、功能的有效控制,形成与总承包方共赢的局面,项目设计降本达40%。 轨道交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仲崇涛对此感受很深:“EPC模式,关键是坚持系统观念,把握主要矛盾,抓住关键环节,在压茬推进中产生了‘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 五年的接续奋斗,轨道交通公司全力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建设等重大战略号召,先后承接项目43个,建成西部地区最长的地铁线路成都地铁6号线、河南省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郑州地铁3号线项目、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国际大通道楚大高速项目、中国纳米谷广州新一代项目等一批建筑精品,企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发展质量快速提升。“一主两翼”的市场布局初步形成;轨道交通、高端房建、水利水务、铁路公路“四大板块”厚积成势,“至精至诚 为先行远”的企业文化,在主动识变、求变、应变的实干中清晰可触。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前路虽远,不行不至。轨道交通公司正将信心、信念、信仰化作探路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翻一座山、越一条河、追一个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