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怀华 2020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持之以恒整治形式主义,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作风保证。 毋庸置疑,形式主义是只注重形式、忽视内容,不重实效、本末倒置,脱离工作实际,甚至是做了大量工作,没有一点实际效果。现实中,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盆景式、作秀式、美化式等等。对一些干部来说,形式主义已经成为一种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工作习惯甚至形成路径依赖。为此,整治形式主义必须拿出敢于碰硬的精神,制定实施纠治形式主义的硬杠杠和严格督查检查考核的硬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基层干部自觉抵制形式主义的硬本领。 我们知道,形式主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务“虚”,重要特点就是违背实事求是,装样子搞形式。这股歪风如果得不到有效整治,势必会造成政策难以落地,发展难有突破,群众棘手问题难以解决,使发展机遇在各种各样的避实务虚中丧失殆尽。比如,重复繁重的填表任务、空洞鼓劲的动员会、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导致工作“打滑”和“空转”还有停不下来的“迎检大战”、作秀留痕晒表扬等等,这些重在刷存在感的行为,不仅消耗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精力,耽误工作,也容易引发群众不满。 整治形式主义,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时光回转,2019年是党中央确定的首个“基层减负年”。从中央层面做起,层层大幅度精简文件和会议,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发扬“短实新”文风,坚决压缩篇幅,防止穿靴戴帽、冗长空洞,中央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地方和部门也要按此从严掌握。这一年,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成效十分显著,基层干部反响热烈。不少地方围绕上级机关“瘦身”、基层一线“强身”,在精简机关、充实基层上下功夫,有力推动了基层减负。事实证明,机关精简了,职能归并了,会议文件和督查检查考核减少了,基层工作力量加强了,压在基层干部肩上务虚的工作才会减轻。由此可见,整治多年来危害不减且花样翻新的形式主义顽疾,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抓住根本性的关键性的问题,在治理导向上持续强化。 据资料显示,2020年9月,中央办公厅组织开展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观测点蹲点调研,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5%以上的受访干部认为形式主义带来的负担在持续减轻。截至2020年11月底,各省区市文件和会议数量平均为全年计划的77.4%和72.8%,同比下降27.7%和29.5%;中央和国家机关文件和会议数量平均为全年计划的85.4%和40.8%,同比下降14.3%和59.7%。从数据中表明,次数减少的背后,是经过统筹规范,督查工作的不断完善。为基层减负,说到底还是要为长期负重前行的基层党员干部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为他们创造条件,让能干事、想干事、敢干事的党员干部干成事。 诚然,好的作风从实干中来,好的办法从实践中来。持之以恒整治形式主义,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之所以基层干部群众拥护,关键在于其力求一个“实”字。遏止形式主义反弹,就要在“实”字上做功夫,倡导广大干部下基层、接地气、求真知,从实践中为改革求解,为人民谋利。因此,各地区、各部门都应该摆摆表现,找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 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为基层减负要紧盯基层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老问题和新表现。持续为基层减负,要进一步把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广大基层干部更好守初心、担使命,在奋进征程上迸发更大力量,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更好为群众办实事。(李怀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