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陨落市值3年蒸发470亿 天成控股变卖核心资产或成空壳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沈右荣 重组终止,转让核心子公司还债,以斑斑劣迹闻名于A股市场的银河系陨落迹象渐显。 银河系由江苏盐城人潘琦一手创立,通过资本运作,至2004年,潘琦通过银河集团控制银河生物(000806.SZ)、天成控股(600112.SH)一深一沪两家A股公司。 潘琦执掌两家上市公司,借助资本运作,银河生物和天成控股股价一飞冲天,曾在不到半年内创造了10倍、4倍的惊人涨幅。 然而,二级市场股价暴增并未有业绩支撑。银河生物曾因财务造假被罚,潘琦等被处以10年市场禁入。 相继辞去两家上市公司一切职务隐身后,潘琦并未让两家公司走出困境。今年一季度,两家均陷入亏损,且银河生物已经预告二季度亏损幅度加大。 为了摆脱亏损困境,两家公司均宣布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不过,在今年上半年,两家公司相继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劣迹曝光后,失去业绩支持的两家公司股价均“庐山瀑布式”下跌。近三年来,银河生物股价从31.91元跌至昨日(8月1日)的3.89元,跌幅为87.81%,天成控股的最大跌幅达91.99%。同期,两家公司市值合计蒸发了近470亿元。 股价大幅下跌导致银河集团面临着股票平仓风险。截至目前,银河集团所持上述两家公司股票几乎全部被质押。 不仅如此,公司债务缠身经营难以为继。近日,天成控股公告称,将出售核心子公司长征电气以偿还债务。 昨日下午,天成控股证券事务代表戚莉丽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下一步,公司将通过资产购买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天成控股变卖核心子公司 银河系的重要一员天成控股即将变成一家空壳公司。 上月初,天成控股公告称,公司与华明装备签署协议,拟将子公司长征电气出售给华明装备。7月12日,公司表示,长征电气的评估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公开资料显示,长征电气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1.14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总资产为6.74亿元,净资产为2.47亿元。天成控股称,最终交易定价,将按长征电气截至今年5月31日的评估值为依据,最终金额以双方签署的正式交易协议为准。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近年来,随着天成控股频繁进行资本运作,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以电气设备、金融以及矿业开发三大产业为支柱的产业集团。然而,实际上,真正的主业依然是电器行业。 天成控股是2013年12月由长征电气更名而来,长征电气对上市公司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事实也是如此。从2017年公司主营业务构成看,电器板块营业收入5.55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98.31%。电器板块中,高压电器产品收入为2.72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48.21%,中压电器产品收入为2.8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9.69%。此次出售的长征电气就是公司生产高压电器产品的子公司。 长征电器贡献了48.21%的主营业务收入,且其毛利率达到45.56%,远超中压电器产品24.63%的毛利率。以此计算,2017年,长征电气贡献的主营业务利润达到1.24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63.05%。当年,公司净利润1974.94万元,长征电气贡献了1953.50万元,占比98.91%。由此可见,长征电气是公司利润的核心来源。 那么,天成控股为何要将如此重要的子公司对外出售呢? 昨日下午,戚莉丽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截至目前,公司负债率偏高,存在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出售长征电气是为了偿还债务,且偿还债务较为急迫。 天成控股亦在公告中称,公司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满足融资需求,导致公司债务递增、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费用过高已经“严重侵蚀企业经营成果”,因此偿还银行贷款以降低财务费用,是公司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长征电气也并不具有非常好的前景和竞争力。电气行业想实现飞跃式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去做研发和创新。这对公司而言存在很大难度。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出售长征电气后,除了毛利率较低的中压电器资产及一些参股公司外,天成控股已无可创造效益的资产,公司基本上沦为空壳。 连续亏损长达十年 变卖核心子公司还债是公司长期亏损、潘琦操控银河系资金周转不灵的无奈。 公开资料显示,1993年,时年30岁的潘琦创立了银河科技,5年后在深交所挂牌。2003年,潘琦通过银河集团受让遵义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所持长征电器股权,替代国资成为实控人。自此,潘琦的银河系形成。 然而,银河系成立15年来,热衷资本运作的潘琦并未让两家公司交出一份好看的财报。 2015年以来,天成控股除了2007年至2009年经营业绩出现较快增长、净利润最高达到0.97亿元外,其余年度基本上是微利或亏损。2012年至2017年的6年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为亏损,且这一趋势延续至今年一季度。今年一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0.22亿元。 另一家公司银河生物的经营业绩更为难看。 财务数据显示,上市之初至2003年,公司的业绩还算个样子,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从1.48亿元增长至7.84亿元。同期净利润虽然有所起伏,但每年都有数千万元。 但是,从2004年开始进入微利与巨亏交替时代,2004年至2014年,其净利润分别为0.07亿元、0.01亿元、—1.58亿元、0.12亿元、—1.98亿元、0.40亿元、—0.74亿元、—1.78亿元、0.24亿元、0.12亿元0.26亿元。2015年,公司净利润猛增292.98%达到1.03亿元,非经常性损益高达1.21亿元。2016年、2017年净利润为0.13亿元、0.10亿元,也是微利。今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为亏损0.20亿元,其预计上半年亏损超过5500万元。 上述多数年度微利实际上是靠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实现的。2008年至2017年的10年,银河生物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为亏损,连续亏损长达10年未退市,堪称股市奇葩。 银河系所持股票全质押存平仓风险 两家公司经营业绩不堪入目,银河集团所持股票存平仓风险。 借助资本运作,潘琦曾经推动了两家公司股票暴涨。 2014年5月,银河生物公告,拟向银河集团定增募资11.50亿元用于还债及补充流动资金,定增价格为2.87元/股。这一方案在2015年3月23日实施。在这一利好刺激下,借助牛市东风,公司股价从不足3元暴涨至31.91元,涨幅接近10倍。 几乎是同期,天成控股也上演股价疯狂上涨,至2015年6月,股价达到35.88元,涨幅达4倍。 然而,异常难看的业绩最终将亢奋的股价拉回了现实。 截至昨日,银河生物收报3.89元,天成控股控股收报4.52元(6月20日最低2.91元),3年来的跌幅分别为87.81%、91.89%。两家公司市值分别蒸发了308.19亿元、159.69亿元,合计达467.88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银河集团分别持有银河生物、天成控股47.79%股权、18.34%股权。截至目前,股权质押比分别为99.84%、100%,部分股票质押时股价处于高位,平仓风险不小。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以来,两家频频推出资产重组,截至目前,均告失败。 7月23日开始,天成控股因拟收购资产股价接连涨停。停牌核查后,昨日复牌,股价一度跌停,最终收跌8.50%。 (责任编辑:蒋柠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