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ST等绩差股无疑是一场豪赌,一夜暴富的另一头往往是血本无归,期盼着“咸鱼翻身”更多时候其实得不偿失。 正在热映的电影《西虹市首富》中的主角“王多鱼”苦恼钱太多,望着绿油油的垃圾股,他就一句话:“炒股就得保守点,那几只冒绿光的,统统买进!”更是不顾女秘书提醒:“那些都是夕阳产业,随时都有可能被强制退出。” 听了提醒的“王多鱼”立即“恍然大悟”:“听见没有,再不买就买不着啦。快、快,跑步前进。” 可电影就是电影,股民没有“花钱真是好烦恼”的难题,买了绩差股可就真的砸手里了,尤其是在绩差股面临流动性枯竭的当下。 此前一位专注于买ST股赌重组预期的私募人士坦言,“这个钱很难赚。”他此前买了ST股后常常是吃不好睡不香,整日提心吊胆,时刻盯着盘面异动,还要经常搜集有关重组的信息,可谓苦不堪言。 市场中部分机构和散户对绩差股的追捧,无疑是A股过去多年形成的“陋习”。毕竟这是一个“难进也难出”的市场,A股上的“不死鸟”更是频频出没,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稀缺资源,绩优股可以炒业绩,绩差股就炒重组、炒故事,而绩差股一旦“咸鱼翻身”,带来的一夜暴富案例更是不断撩拨更多资金参与其中。 近年来监管层不断推出重磅举措,就是为了让“不死鸟”正常有序退出市场。7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退市新规,上市公司构成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的,证券交易所应当严格依法作出暂停、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决定。7月29日,深交所表态,要严把退市制度执行关,特别是对于严重危害市场秩序,严重侵害群众利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重大违法公司,坚决做到“出现一家、退市一家”,不姑息,零容忍,净化市场环境,维护退市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监管层的努力下,从2016年全年1家公司退市到2017年2家退市,再到2018年前7个月即明确5家上市公司退市,退市制度正在常态化,“零容忍”成为现实。 退市制度完善之后,A股“壳资源”价值将进一步压缩,业绩料成为影响上市公司估值的最重要因素。一些业绩差且主营业务没有发展前景的小公司将逐步被边缘化。 在这一背景下,对于执意要去投资绩差股、拟退市股的资金而言,无疑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豪赌。当前的市场和监管环境不同以往,执意的豪赌带来的只能是“全损”出局。
(责任编辑:关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