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农商行评级被下调:不良贷款“双升” 净利润下滑 “降级潮”来袭,又一家农商行因经营状况恶化而被下调评级。 7月25日,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公告称,将山东威海农村商业银行主体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评级展望由负面调整为稳定,同时将该行2016年6亿元二级资本债券的信用等级由A+下调至A。理由是威海农商行面临的诸多挑战,比如资产质量下行和拨备计提压力较大、盈利指标大幅下滑、存贷款主业增长乏力等。 去年12月,威海农商行就曾因存贷款增长乏力、不良率高企并超过监管要求、身陷东北特钢债券违约事件等,被中诚信国际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威海农商行为何经营状况迟迟未改善?这一轮农商行“降级潮”背后的症结是什么? 1 不良贷款“双升” 2017年年报显示,2016年、2017年,威海农商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连续“双升”。 年报显示,该行2016年末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9亿元,较2015年微增0.08亿元,但2017年这一数据上升至3.4亿元,增幅高达79.36%。同时,近两年来,该行的不良贷款占比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从2016年的2.19%升至2017年3.97%,上涨了1.78个百分点。 《国际金融报》记者就此情况联系了威海农商行,对方回复称,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该行支持的传统行业占比较高。2017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三去一降一补”的落实和推进,辖内企业经营不善产生风险的现象逐渐增多,范围逐渐扩大,部分企业来不及转型或无法承担转型升级成本,经营陷入困境,导致该行2017年的不良贷款较年初出现反弹。 中诚信的评级报告指出,该行的逾期贷款增长迅速。截至2017年末,该行逾期贷款达到4.24亿元,其中逾期90天以上贷款3.4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51亿元,占总贷款的3.99%。 威海农商行表示,面对资产质量带来的压力,正全力推进不良贷款防控化解工作。虽然已在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压降不良贷款,但2018年以来,威海农商行的不良贷款仍在上升,未得到遏制。该行2018年第一季度信息披露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逾期贷款继续增长,总额增至5.78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增至3.7亿元,不良率也进一步升至4.22%。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良贷款体现在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这两方面会共同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由于监管强化,要求贷款分类和真实反映,以前被隐藏的不良开始浮现到账面上,这属于存量上的不良。此外,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处置需要占用各种资源,有时候处置可能也并不及时。增量是由于银行本身的风控可能相对比较薄弱,经营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不良。”该分析人士称。 拨备覆盖方面由于该行2017年加大核销力度,年末拨备余额较年初下降20.77%,同时不良贷款年末余额增长较快,在二者共同影响下,截至2017年末,该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大幅下降102.4个百分点至81.03%。截至2018年3月末,威海农商行拨备覆盖率进一步下降至74.95%,持续低于监管要求。 2 盈利状态不佳 除了不良贷款方面的问题,威海农商行年报还显示,2017年该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下降趋势。 截至2017年末,该行实现净营业收入3.87亿元,较2016年减少15.15%;实现净利润0.79亿元,较2016年大幅下降37.65%。 威海农商行并未披露2016年年报,不过中诚信的这份评级报告显示,该行营业收入已经连续两年未实现增长。该评级报告指出,息差收窄及盈利资产下降导致营业收入下滑,不良大幅增长加大拨备计提压力,该行整体盈利水平在同业中处于较弱水平。 威海农商行表示,目前该行贷款利息收入占各项收入的44.62%。2017年该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上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贷款利息收入下降,这与其主动调整经营策略有关,贷款执行利率的下降致使利息收入减少。 评级报告指出,2017年该行净息差较2016年下降0.62个百分点至2%,影响其净利息收入较2016年大幅减少19.07%至3.7亿元,进一步影响了营业收入水平。 “2015年、2016年,银行业的净息差整体上属于下降趋势,但是今年已经开始企稳。”上述分析人士称,“银行的资金面整体比较紧张,各大银行都在争夺存款,使得整体的负债端资金成本上升,同时资产端的贷款利率也没有进一步增加,会导致净息差的下降。就银行自身的经营情况来说,国有大型银行的负债基础比较好,成本相对较低,但是中小型银行的负债端成本一般都比较高,所以净息差受影响会更严重一些。” 除此之外,评级报告还指出,由于不良贷款的增加,该行2017年计提贷款损失准备0.5亿元,较上年增长42.65%,较大幅度地侵蚀了利润,拨备费用占拨备前利润的33.29%。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7年该行实现净利润0.79亿元,较2016年大幅下降37.65%。 因此,中诚信认为,未来仍需关注资产质量对威海农商行盈利水平的影响。 威海农商行方面回复记者称,通过业务结构的调整,该行的资金成本进一步下调,可以最大限度减小贷款利息收入对总收入的影响,预计2018年该行的整体经营效益将较2017年有较大改善。 3 风险逐渐暴露 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农商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从2017年末的3.16%升至3.26%,远高于同期大型商业银行(1.5%)、股份制银行(1.7%)以及城商行(1.53%)。
在上市银行普遍业绩回升、不良企稳的当前,农商行频频传出“爆雷”消息。截至7月26日,今年以来已有6家农商行的信用等级被调降。 具体来看,今年1月,中诚信国际发布公告称,将山东五莲农商行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2月,上海新世纪资信决定将吉林蛟河农商行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下调为A,并将其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5月,东方金诚将山东广饶农商行主体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评级展望为负面; 7月初,中诚信国际将贵阳农商行评级由AA-下调到A+,评级展望为稳定; 7月10日,东方金诚将山东邹平农商行主体评级下调至A+,评级展望为负面; 7月25日,中诚信国际将山东威海农商行主体信用评级下调至A+。 在这6家农商行中,位于山东的农商行就占了4家。 而根据山东银监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6月末,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226.9亿元,比年初增加413.7亿元;不良贷款率2.96%,比年初上升0.4个百分点。 在统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5家农商行情况后,中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肖斐斐认为,农商行风险暴露区域特征较为明显,集中在环渤海、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并不是全面性爆发。被统计银行的所在地涉及22个省市,平均不良率排名前五的是贵州(19.54%)、河南(11.57%)、辽宁(4.95%)、山东(3.45%)和吉林(2.64%),相比之下,北京、重庆、四川、上海和广东的平均不良率在1.5%以下,远低于行业水平。 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杨芮表示,区域性银行的机构布局和业务较大程度上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地方经济的增速下行成为部分区域性银行压降不良的“拦路虎”。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拐点未显现,产能过剩、贷款担保公司代偿能力下降,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房地产杠杆较高等问题仍然突出,一些行业的存量不良贷款仍然需要一段时间予以消化。 不过,有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良率飙升、主体信用评级被下调折射出部分农商行风控水平不高、之前不良认定标准较松等共性问题,可能会有更多农商行曝出不良率飙升情况,但不会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记者 范佳慧
(责任编辑:马先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