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卡难、消费合同形同虚设等问题,是预付卡消费中经常碰到的陷阱。7月28日,商务部印发《2018年商务执法领域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围绕聚焦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汽车销售、家庭服务、成品油流通等与日常消费安全相关等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商务执法领域市场秩序专项整治。 《方案》指出,依据《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重点查处企业备案不规范、未与消费者订立合同或提供章程、资金管理不规范等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移交涉嫌利用预付卡进行违法犯罪的线索。 根据央行、监察部等7部委2011年联合制定的《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商业预付卡按发卡人不同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营发卡机构发行,可跨地区、跨行业、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预付卡;另一类是商业企业发行,只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服务的单用途预付卡。 在消费端,预付卡更多的形式是商家自行发行的储值卡,例如健身房储值会员卡、美容美发预付储值卡不过,这种预付模式经常隐藏着消费陷阱。去年中消协发布的“预付式消费调查体验报告”显示,仅有23.3%的美容美发商家展示了营业执照,16.7%展示了卫生许可证,三项证件均未展示的商家占比为43.3%。其中,商家卷款逃跑问题较多。在调查中,没有一个商家在醒目位置明示经营场所的使用期限。 据北京市商务委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通过“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业务信息系统”共备案发卡企业164家,其中品牌发卡企业21家,集团发卡企业23家,规模发卡企业120家。2017年,北京市商务委先后对28家和21家备案企业未正常填报季度业务经营情况进行了公示并督促整改。 (责任编辑:马欣) |